11月27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稀松平常的日子,但对于青山退休教师吴俊安来说,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施集体大屠杀。吴俊安的父亲吴正钧,就在当天牺牲于渣滓洞。2009年2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全国各地媒体为171位一直未能找到亲属的红岩烈士寻亲,湖北媒体为这批烈士中的10位湖北籍红岩烈士刊发了寻亲消息。
2009年2月26日,苦寻父亲牺牲地四十多年未果的吴俊安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才意外知道,一直以为1946年8月牺牲在湖北房县的父亲,原来是在3年后牺牲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原来父亲是一位和江姐一样的红岩烈士,原来他3岁半时父亲才牺牲离世……悲喜交加的吴俊安捧着父亲留给他的惟一遗物——一张军毯泣不成声。
吴正钧生于1918年,从小机智聪慧,为人豪爽。吴家开有百货店铺,他却对生意从不上心,只知埋头勤奋读书。日寇入侵应城后,吴正钧主动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入伍后他先后任军分区参谋、边区政治部教导训练队指导员。参军后,家人加紧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妻子王元仙赶到部队与他成了亲。1946年4月22日,吴正钧得一子,因吴正钧时任新四军京(山)安(陆)应(城)指挥部参谋,所以给儿子取名吴京安。后名为“吴俊安”,是回乡后被应城口音叫谐了音。不久,因战事紧张,吴正钧将妻儿送回陈河老家,并给他们留下一床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军毯。前线传回父亲房县被捕牺牲的消息时,吴俊安刚满100天。随后母亲改嫁他人,吴俊安由伯父养育成人。
吴俊安读小学六年级时,烈士遗属的政策待遇落实下来,从此,每月他都能领到一笔优抚费,这份关照一直陪伴他到大学毕业。高考时,吴俊安以全系第6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
《红岩》里竟有父亲的身影
“父亲是位革命英烈,应该有人会知道他牺牲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他的尸骨所在地。”怀揣着这个念头,大学期间,吴俊安开始了对父亲牺牲地的艰苦寻访。他多次拜访父亲生前的几位战友了解情况,还沿着当年五师突围的行军路线一路寻访到了房县。但一番苦寻始终没有结果。
2009年11月27日,吴俊安第一次来到重庆歌乐山下祭奠父亲。那一次,吴俊安了解到,1946年,父亲吴正钧因腿伤不能随大部队行动,只能藏身房县百姓家中,后被叛徒出卖被捕。吴正钧当年在房县并未被国民党处死,而是辗转被关押进湖北宜昌、四川万县等监狱,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酷刑。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吴正钧、龙光章等人成功谋划组织了万县监狱越狱,使100多名新四军战士逃脱了魔爪。越狱时吴正钧负责打头阵,他当时已跑出监狱,但因龙光章受伤,吴正钧毅然返回营救而再次被捕。此后,敌人将吴正钧、龙光章等4人秘密押送到重庆渣滓洞(狱友们见他忽然消失,以为他被活埋处决)。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革命者展开大屠杀时,部分被关押革命者曾翻过破墙逃脱,吴正钧本已跑出去,但见战友受伤,又回头营救,未料中弹牺牲。
《红岩》小说中的“狱中追悼会”这个章节,就是以龙光章、吴正钧等烈士的事迹进行创作的。中学时就读过《红岩》的吴俊安,万万没有想到,这部红遍祖国大江南北、感染了几代中国人的著名小说里竟有父亲的身影。
为父亲献礼的心愿至死未了
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位革命英烈,然而家人手中却没有他的烈士证书。家中原有的那张烈士证书在“文革”中被收走,而原来那份烈士证书的底档存根上也有三处错误:一是烈士姓名错写成吴正均(应为吴正钧);二是牺牲地点错为湖北房县(应为重庆渣滓洞);三是烈士子女姓名错写成吴金安(应为吴俊安)。从重庆归来,吴俊安便在心中升起了两个愿望:一是加紧为父亲申办一张正确无误的烈士证书,二是为父亲出一本英雄事迹纪念册。
近年来,吴俊安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今年9月中旬,吴俊安再次中风摔倒,腿部骨折入院手术。家人都劝他今年就别去重庆了,他却坚持说今年一定要去,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两份厚礼要献给父亲!
10月13日晚上,吴俊安的女儿吴晶将《缅怀父亲吴正钧烈士》前言送给他校对,听说纪念册在自己学生的编辑排版下已基本成形,只待送至印刷厂印刷,吴俊安欣喜不己。
那晚,带着无限的憧憬,吴俊安安然睡下,然而,10月14日凌晨,老伴听见吴俊安在睡梦里惊叫了两声,起身看时,他已没了知觉。送医抢救,医生宣告心梗抢救无效。吴俊安老师就这样带着未了的心愿,匆匆走完了他69岁的人生。
11月27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稀松平常的日子,但对于青山退休教师吴俊安来说,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施集体大屠杀。吴俊安的父亲吴正钧,就在当天牺牲于渣滓洞。2009年2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全国各地媒体为171位一直未能找到亲属的红岩烈士寻亲,湖北媒体为这批烈士中的10位湖北籍红岩烈士刊发了寻亲消息。
2009年2月26日,苦寻父亲牺牲地四十多年未果的吴俊安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才意外知道,一直以为1946年8月牺牲在湖北房县的父亲,原来是在3年后牺牲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原来父亲是一位和江姐一样的红岩烈士,原来他3岁半时父亲才牺牲离世……悲喜交加的吴俊安捧着父亲留给他的惟一遗物——一张军毯泣不成声。
吴正钧生于1918年,从小机智聪慧,为人豪爽。吴家开有百货店铺,他却对生意从不上心,只知埋头勤奋读书。日寇入侵应城后,吴正钧主动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入伍后他先后任军分区参谋、边区政治部教导训练队指导员。参军后,家人加紧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妻子王元仙赶到部队与他成了亲。1946年4月22日,吴正钧得一子,因吴正钧时任新四军京(山)安(陆)应(城)指挥部参谋,所以给儿子取名吴京安。后名为“吴俊安”,是回乡后被应城口音叫谐了音。不久,因战事紧张,吴正钧将妻儿送回陈河老家,并给他们留下一床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军毯。前线传回父亲房县被捕牺牲的消息时,吴俊安刚满100天。随后母亲改嫁他人,吴俊安由伯父养育成人。
吴俊安读小学六年级时,烈士遗属的政策待遇落实下来,从此,每月他都能领到一笔优抚费,这份关照一直陪伴他到大学毕业。高考时,吴俊安以全系第6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
《红岩》里竟有父亲的身影
“父亲是位革命英烈,应该有人会知道他牺牲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他的尸骨所在地。”怀揣着这个念头,大学期间,吴俊安开始了对父亲牺牲地的艰苦寻访。他多次拜访父亲生前的几位战友了解情况,还沿着当年五师突围的行军路线一路寻访到了房县。但一番苦寻始终没有结果。
2009年11月27日,吴俊安第一次来到重庆歌乐山下祭奠父亲。那一次,吴俊安了解到,1946年,父亲吴正钧因腿伤不能随大部队行动,只能藏身房县百姓家中,后被叛徒出卖被捕。吴正钧当年在房县并未被国民党处死,而是辗转被关押进湖北宜昌、四川万县等监狱,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酷刑。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吴正钧、龙光章等人成功谋划组织了万县监狱越狱,使100多名新四军战士逃脱了魔爪。越狱时吴正钧负责打头阵,他当时已跑出监狱,但因龙光章受伤,吴正钧毅然返回营救而再次被捕。此后,敌人将吴正钧、龙光章等4人秘密押送到重庆渣滓洞(狱友们见他忽然消失,以为他被活埋处决)。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革命者展开大屠杀时,部分被关押革命者曾翻过破墙逃脱,吴正钧本已跑出去,但见战友受伤,又回头营救,未料中弹牺牲。
《红岩》小说中的“狱中追悼会”这个章节,就是以龙光章、吴正钧等烈士的事迹进行创作的。中学时就读过《红岩》的吴俊安,万万没有想到,这部红遍祖国大江南北、感染了几代中国人的著名小说里竟有父亲的身影。
为父亲献礼的心愿至死未了
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位革命英烈,然而家人手中却没有他的烈士证书。家中原有的那张烈士证书在“文革”中被收走,而原来那份烈士证书的底档存根上也有三处错误:一是烈士姓名错写成吴正均(应为吴正钧);二是牺牲地点错为湖北房县(应为重庆渣滓洞);三是烈士子女姓名错写成吴金安(应为吴俊安)。从重庆归来,吴俊安便在心中升起了两个愿望:一是加紧为父亲申办一张正确无误的烈士证书,二是为父亲出一本英雄事迹纪念册。
近年来,吴俊安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今年9月中旬,吴俊安再次中风摔倒,腿部骨折入院手术。家人都劝他今年就别去重庆了,他却坚持说今年一定要去,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两份厚礼要献给父亲!
10月13日晚上,吴俊安的女儿吴晶将《缅怀父亲吴正钧烈士》前言送给他校对,听说纪念册在自己学生的编辑排版下已基本成形,只待送至印刷厂印刷,吴俊安欣喜不己。
那晚,带着无限的憧憬,吴俊安安然睡下,然而,10月14日凌晨,老伴听见吴俊安在睡梦里惊叫了两声,起身看时,他已没了知觉。送医抢救,医生宣告心梗抢救无效。吴俊安老师就这样带着未了的心愿,匆匆走完了他69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