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男,1935年12月出生,湖南省人,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曾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Fellow, IEEE),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献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
主要工作: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容错计算基础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课题, 1998年至2001年。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容错计算和计算机可靠性理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1995年至1997年。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容错系统中的故障检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992年至1994年。
参加“数字电路的可测试性分析和测试技术",国家八五课题,1991年至1995年。
主持“铁路车站联锁安全保证系统”, 与铁路通号公司合同, 1992年至1993年。
主持“康发工作站测试产生系统”, 科健公司资助, 1990年至1991年。
参加“逻辑测试”, 国家七五课题, 1987年至1991年。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可信性的概念与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1989年至1990年。
参加“容错计算机基础研究”, 863 计划课题, 1987年至1990年。
主持“南翔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1977年3月, 提出南翔编组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第一张框图,1978年1月进行外围设备调试, 并开通试验。1981年出版专著一本。1983年“南翔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鉴定, 198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编组站计算机控制系统”, 1976年6月4日。在丰台西站进行了用计算机控制溜放的我国第一勾车试验。
参加“编组站自动化”课题,1973年至1979年。
参加“逻辑网络与可靠性理论” 课题。在1962年至1966年发表论文 6 篇。翻译技术论文15篇, 收集在由中国科学出版社1966年出版的“组合网络”一书中。
闵应骅教授的突出贡献就是发展了布尔代数,提出了布尔过程的概念,用数学分析的概念精确描述了逻辑电路的定时特征,该理论已经在高速IC设计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