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024
本馆由[ 470167503 ]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欧阳予倩仿佛为戏剧而生

发布时间:2010-09-17 16:53:25      发布人: 4701675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欧阳予倩名立袁,号南杰,笔名春柳,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世家。他从小就受到革新思想的熏陶,由于家学渊源因而打下很好的文学基础。1902年,才13岁,就到日本求学,先后在成城中学、明治大学商科、早稻田大学文科读书。他在童年时代就喜欢中国戏曲,1907年在东京看到春柳社首次公演新剧后,就加入了春柳社。不久,在该社第二次公演的剧目——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话剧《黑奴吁天录》里扮演两个角色,从此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0年回国后,其“爱戏剧之心”甚为坚定。1912年参加新剧同志会。他一面演出新剧,一面学唱京剧青衣。1913年他另行组织文社,文社在长沙演出影响很大,不久被反动军阀查禁。欧阳予倩不得已又于1914年重返上海,先后在春柳剧场、民鸣社等文明戏班演出新剧。1916年他“下海”演京剧,此后相继在笑舞台、新舞台挂头牌旦角,与梅兰芳并誉,时称“南欧北梅”。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他立即旗帜鲜明地投入到了创建五四新剧的潮流之中。为了培养戏剧人才,他应实业家张謇之邀,于1919年到南通创办新型的戏剧艺术学校——南通伶工学社,主持兴建了新型剧场——更俗剧场。

    标志他创作新阶段的是他参加民众戏剧社,以及上海戏剧协社后,于1921年发表的《回家以后》和1925年发表的《泼妇》。这是欧阳予倩摆脱幕表制编剧方法而创作的规范的话剧剧本,1927年创作并演出。1928年发表的《潘金莲》,作者以更为激越的感情和现代的意识,刻画了一个反传统的潘金莲的形象。徐悲鸿称赞此剧“翻数百年之陈案,揭美人之隐衷;入情入理,壮快淋漓,不愧杰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欧阳予倩于1929年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到1931年停办。在此期间,他仍然坚持话剧创作,都是服膺于抗日斗争之作。此时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戏剧人才上,后来广东和香港的一些戏剧骨干,都是欧阳予倩培育出来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满腔热情投入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的活动,担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并且组织了中华京剧团,编演宣传爱国主义的《梁红玉》、《渔夫恨》、《桃花扇》等剧,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1938年5月,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博士邀请,欧阳予倩到广西改革桂剧,辗转香港到达桂林。一直到1946年10月返回上海,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在桂期间,他依靠广西当局的进步力量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于1940年3月3日创建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成为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培养了大批戏剧、音乐、美术和舞蹈人才,为抗日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血液,并且得以于1944年2月15日,在新落成的广西省立艺术馆,成功地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

    这一时期,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颇丰,其中以《忠王李秀成》最能代表欧阳予倩的创作成就。

    抗战胜利后,欧阳予倩从桂林回到上海,靠卖稿度日,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兼课。1946年12月,欧阳予倩参加新中国剧社赴台湾演出,由他导演的《郑成功》、《日出》,以及他创作的话剧《桃花扇》轰动台北,成为台湾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1947年回上海后,《桃花扇》再次演出,因剧社被迫害而停演。

    1949年春天,欧阳予倩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此后,他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等职务。

    欧阳予倩的一生,是一个浩瀚的戏剧存在,他无疑是中国百年戏剧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