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4084
本馆由[ 小溪 ]创建于2010年03月22日

父亲的胸怀

发布时间:2010-03-22 21:37:44      发布人: 小溪
 

父亲的胸怀

潘海

 

父亲走了,在三月的中原,在料峭的春寒中,享年92岁。

父亲名叫潘人龙,1917327日出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他23岁时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毕业,即在四川綦江投身于水利建设。之后,从长江上游到淮河干流,从珠江下游到黄淮之间,他游走了几乎半个中国。作为河南省水利厅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70岁退休,80岁时卸下技术咨询委员的责任,为水利事业整整工作了59年。直到2002年他85岁高龄的时候,仍然认真研究世界各国抗洪、尤其是中国“98抗洪”的历史经验,提出了“21世纪人类治水的新思路——运用太空技术防治水旱灾害”,并亲笔撰写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父亲为他心爱的水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选择,却给他的亲人,尤其是给我们三个儿子留下了永远不能停止的猜测与思索。

1949423,南京解放,蒋介石逃离大陆。父亲作为国民政府中央导淮委员会的工程师,在香港领到了前往台湾的船票。但是,他放弃了这一机会,带着母亲和刚刚出生的我,冒着尚未平息的内战枪声返回广州。在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报到后,他立即投身西江入海的复堤工程,并为我取名潘海。长大后我问父亲:我名中的海字,是不是和你的入海工程有关?父亲一笑,未作解释。

1950年,淮河泛滥。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政务院在全国紧急抽调水利工程人员。父亲离开广州,北上南京,到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报道,在钱正英副部长的安排下投身于安徽淮河干流的抢险工程。这时,他有了第二个儿子,因为无暇照顾,便把这个儿子送到怀远附近的百乳山下,请农民代养,取名潘山。而百乳山正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地方。后来我问父亲:潘山名中的山字,是否和你在百乳山下抢险有关?父亲一笑,仍然未作解释。

1954年,治淮工作向上游延伸,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在开封成立。父亲由钱正英提名转战中原,在豫东投身黄泛区的治理,以规划科长的身份,参与大范围农田水利规划的制订。这时,他有了第三个儿子,取名潘田,小名多多。后来我问父亲:潘田名中的田字,是否和你到河南兴修农田水利有关?父亲一笑,同样未做解释。

父亲是一位不事张扬的人,他从不刻意解释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尽管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三个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姓名组合,但我们却分明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都和父亲的人生选择密切相关。而父亲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朝着国家更需要的方向,都是朝着生活更艰苦的地方……

父亲一生宽厚、温和、俭朴、善良。作为一位一向埋头业务的老知识分子,他从不害人,也不防人;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他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计较。

200611月,位于郑州市纬五路10号的水利厅家属院按照市旧城改造的计划整体拆迁。89岁的父亲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了一切手续,并提前搬出了大院。临行之前,父亲向前来看望的朋友说:“我搬出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父亲不幸被自己的担心所言中。也许,他已经早有某种预感,他果然没有能够重回水利厅大院。但是,在出租房中暂居,整整三年,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对大院的拆迁工作发过一个字的牢骚。父亲以他纳海、容山、有田的广阔胸怀,容忍、理解并接受了一切。

父亲因急性心肌梗塞离我们匆匆而去。除了水利厅家属院尚未完工的一套回迁房,他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的一生所闪烁出的人格光辉,却分明就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永远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并昭示着我们像他那样做人、做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