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人龙同志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水利厅科教处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厅级干部潘人龙同志。
潘人龙同志因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
潘人龙同志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是与时俱进的一生,是业务上精益求精的一生。他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把发展祖国的水利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责任,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无怨无悔地离开我们而去。
潘人龙同志1917年2月27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普通职工家庭,1940年7月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毕业后便投身水利事业,开始了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一生。1940年9月至1950年7月,他先后在国民政府中央导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工程组长;1950年8月至11月,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任工程师;1950年12月至1953年3月在水利部治淮委员会任工程师、副科长;1953年4月至1957年12月,先后在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任工程师、科长,在河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任副总工程师兼规划设计室主任;1958年1月至1961年12月在开封及商丘专署水利局任副总工程师;1962年1月至1969年12月在商丘及周口专署水利局任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1970年1月至1973年3月到郸城县宜路公社下放锻炼;1973年4月至1979年3月在周口地区水利局任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1979年6月至1983年12月在河南省水利厅科教处任副处长、兼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及河南省水利厅技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1月又任《河南省水利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兼水利部灌溉研究所技术委员,1990年12月退休。
潘人龙同志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当选政协河南省第一、第二届委员,河南省第三、第五届人大代表,并曾出任第三届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委员。
潘人龙同志一向顾全大局,一生工作勤恳。1950年在广东工作时,组织上派他到西江参加复堤工程,由四会组改任到最艰苦的下峡组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任为下峡组组长。1950年底,他在安徽治淮时,又深入西淝河进行查勘,并不畏艰苦,主动留在阜阳做西淝河整治计划,并指导西淝河中上游施工设计与实施。
不论条件如何艰苦,潘人龙同志都能愉快地接受组织安排,深入一线工地,体现了他对祖国水利事业高度负责的强烈敬业精神。
参加河南治淮工作以后,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动,先后从事过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农田水利、抗旱防汛、水利史志编撰等多种工作。他总是刻苦钻研业务,虚心求教,敬业爱岗,在各个岗位上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同志们的高度称赞。1963年和1972年在商丘专署水利局工作和被郸城县水利局借调工作时,因工作积极,被先后评为局级“先进工作者”。
潘人龙同志从事水利工作59年,无论工作岗位变化,还是职务变动,他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始终当作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作者,勤恳工作,团结同志,廉洁奉公,热情待人,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和河南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潘人龙同志在参与组织四川省綦江闸坝工程施工时,就因工程质量优异并提前竣工,而获当时国民政府水利部所颁发之银质奖;
50年代末,他在河南省参与者豫鲁两省引黄蓄灌工程的建设,在当时人、财、物、时“四紧缺”情况下,受命于半年内完成豫东800万亩蓄灌工程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通水的全部技术任务,其中含有10余处较大库、渠、闸、桥的建设项目。由于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参考国内已有闸坝设计,借助部分专家之功,并引进苏联“无护面坝坡设计”等先进技术,在全组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使工程如期完成,还将一座原拟报废的未成水闸建成。这些工程,经受了多年洪水的考验,证明是成功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受到业内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60年代,为抵御豫东地区的连年水灾,他坚持推行“平原治水,以排为主”的方针,协助地方政府消减了黄泛区和黄河故道的大面积内涝,并战胜了由内涝而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受到当时在豫东指挥抗灾工作的主要领导纪登奎同志的赞许。国家水利部曾经三次商调他到北京工作,均被我省挽留。潘人龙同志始终服从组织安排,一直无怨无悔。
潘人龙同志高度重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并将其视为国家的信誉和个人的生命线,因此,他一生中所建之大中小各项工程,从未出现任何“豆腐渣”现象。
工作之余,他还勤奋写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治淮方针及其在上游的战略决策》、《办好河南水利的基本思路》、《做好引黄灌溉这篇大文章》、《略谈淮河干流治理》、《泛论旱涝保收田建设》、《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30余篇。同时,他还不断学习钻研,自学俄语、法语、德语,翻阅大量英俄文论著,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水利科技与治水思想,同时热情帮助年轻同志提高业务水平。
多年的辛勤奔波,使他54岁就因冠心病发作而倒在周口大闸的工地上。他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但坚强而又豁达的潘人龙同志,从未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过分的要求,从不为组织上增添任何麻烦。1990年底,潘人龙同志依国家规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他没有因此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和水利专家的责任,在退休之后的十多年里,仍然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的水利技术咨询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进入21世纪,又于2002年提出了“利用太空技术控制水旱灾害”的崭新思路,并写出了初步论文。
潘人龙同志的一生朴实无华。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把自己的青春年代以及大半生精力全部投入到伟大的水利事业中。他敬业爱岗,默默奉献;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的仙逝,使我们水利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但他对河南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奉献,他对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纪念。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以潘人龙同志为楷模,努力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以新的成绩告慰潘人龙同志的在天之灵。
潘人龙同志,您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