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啊,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摘自开封日报)
自豪啊,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
牟晓峰
今年9月17日,是空降兵组建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即将到来时,我思绪万千,年轻时代的空降兵生活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我是1950年11月由山东军区调至空降兵部队的。初来时,伞兵的优厚待遇使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青年战士非常羡慕,但我们更懂得伞兵肩负的重任。1951年春,部队开始跳伞训练了,我们文工队的小女兵们按捺不住想跳伞的急切心情,向领导提出请求道:“我们也要争当第一批合格的女伞兵!”旅长朱云谦说:“女兵不在训练计划内。你们自己来吧,动作合格了就跳。”
作为没有跳伞训练任务的我们,白天照常工作,只有饭后时间练习。为了全面掌握跳伞技术,我们从预备姿势到收伞,每个程序都一丝不苟地向内行请教,有空就练。我们也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当过我们的伞训教员了。有时,我们练得腿抬不起来,腰弯不下去,好像腿不是自己似的,上床都要人扶。有一次,我正在跳平台练习着陆动作,苏联顾问从后面走来,说了声“好!”我得到苏联顾问的夸奖,更有信心练好跳伞动作了。终于,我们迎来了旅首长的考核。当我们一个个从两米高的平台“扑通”、“扑通”跳下去时,落地后纹丝不动,动作标准而娴熟。旅首长点头笑道:“好,不错,动作合格。”由于我体重轻,检查身体时,我担心体重不够,偷偷地在口袋里放了几块石头,就这样“验收”合格了。
我们登上C—46飞机,一直唱着苏联歌曲《青年团之歌》:“再见吧,妈妈……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歌声与飞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我们边唱歌边欣赏着舱窗外美丽如画的祖国大地。黄河像根彩带似的蜿蜒伸向远方,河面在阳光照射下变得像水晶那样呈银白色;广阔平坦的田地,就像一个大棋盘似的泛着即将成熟的麦浪;公路两旁高大的泡桐树,像列队眺望她们跳伞的士兵那样……
突然,“嘀、嘀……”的铃声响了,这是预备跳伞的声音,我们赶紧站起来,按跳伞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我心想:第一次跳伞一定要跳好,要为女同志争光。当第二声铃响时,机舱门打开了,前面的同志一个接一个地跳出去,轮到我时,我按平时练的离机动作勇敢地纵身一跃,跨出舱门,“嗖” 的一声,就像两列火车相遇擦肩而过的那种声音,好像坠入无底洞,呼啸的风猛吹着我的脸,以每秒50米的速度坠落。 1秒、2秒、3秒……我的头脑一片空白。
3秒之后,我的身子被绳子猛拉了一下,伞开了。我飘然而下,环视四周,洁白的伞花徐徐下降,有一种仙女下凡的感觉。我呼喊着四周战友的名子,放声唱起《伞兵之歌》:“乘着风,驾着云……”
1952年,全军体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上级通知空降师为运动会做跳伞表演。空降师组织了121人的跳伞队到北京参加表演(其中有我们15名女同志)。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笑容满面向跳伞队频频招手。周总理说:“你们跳得很好,我拼命鼓掌。”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那天晚上,我兴奋得一夜也睡不着,坐起来在日记本上写下:“我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摘自2000年9月15日《开封日报》周末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