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9642
本馆由[ wxy ]创建于2010年04月22日

寻找父亲的身影2

发布时间:2010-04-22 15:26:01      发布人: wxy
阳干灿烂

 

    在明媚的阳光中,阳干又煦风拂面,新枝吐绿,油菜金黄,盛妆迎客。
    休宁县溪口镇的阳干,宛如飘荡在率水河畔的一叶扁舟,沐浴千载风雨一路走来,在乡村旅游的大潮中,风生水起……
    多少年来,灿烂的阳干,于我却一直是一道熟悉而陌生的风景。
    说熟悉,阳干离家乡的小镇不过十里地。年少时依稀记得,每年从稻花香到北风吹,镇上的大街满街都流淌着阳干的风情,氤氲着阳干的气息。“烈日当空似火烧”,那皮薄瓤红的西瓜熟了;“晴空一鹤排云上”,那油光透亮的“大红袍”板栗笑了;不久,那温润剔透的柿子红了;那亭亭玉立的甘蔗甜了;“窗含西岭千秋雪”,浓酽醇厚的米酒香了。一街的阳干,一街的诗。童年的生活,因为阳干而斑斓,因为阳干而回味。于是,阳干便嵌入了我的心田。
    说陌生,是因为对阳干是忽略的,总以为身边缺少风景,一直到三年前,我还未拜访过阳干。虽说每每乘车进城,车行阳干对岸,透过车窗,两眼所见只是一川的绿云,一江的碧水,却不知那“绿”云深处有人家,有那世外桃源般的景致。
    与阳干的相识是在三年前,丹桂沁香的日子,偶然听镇上人传言,阳干也要搞旅游了,这让我怦然心动。于是,次日便头顶如火的骄阳,一头扎进了阳干那片绿海。
    那一回,我把阳干细细地打量了一番,伫足于蓝漳公路,但见阳干四周冈峦叠翠,青山罗列,三面环水,村立洲头。如练的率水,摇曳着裙裾,一路奔来一路歌,在此悠悠划出优美的弧线,款款东去;无边的板栗林,漫成天边的绿云,柔柔地躺在水之怀抱,恰如两串翡翠项链。蓦然觉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般意境,不经意间,在我的心中柔柔铺漫。
    当我踏上那晃悠悠的浮桥,置身于率水河的胸襟,水天相融,那粼粼的波光泛着金色,是如此的灵动,如此的心醉。岸边那如茵的芳草地,青翠欲滴,碧草连天,彰显着生命的活力与丰茂。
    当我全身心融入擎天的绿荫里,顿然,清风拂面,那密匝匝的板栗树,一棵连着一棵,高大挺拔,绿满晴空,几十年、数百年,全是天然的,树上挂着栗球,树下是低矮的茶园。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红尘,只有旷绝的天籁。当行至千斤潭对岸的那片栗林内,我眼中豁然一亮,这里浅草平铺,绿茵似锦的绿地,浑然一体,俨然一片绿色的海洋。大自然是位高明的魔法师,随意地就再现了伊甸园般的梦境。
    那天,我在这千亩板栗林内慢慢地游,静静地听,足足花了大半天。村庄不大,恬静、平淡,村前那数百亩的田畈,阡陌纵横,稻浪翻滚,霞光向晚,剪影绰约。
    从那以后,阳干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圣境。
    一年后,生命牵着我拉近了阳干,单位就在阳干的斜对岸。推开窗户,便见阳干的晨烟夕岚,万千气象。每每课余,我会骑车来林中漫步,在草地上休憩,看小草吐绿,栗林染翠,赏栗花引蝶,香溢率水,观栗球甸甸,呲牙咧嘴。我领略过烟雨迷蒙的阳干、红叶萧萧的阳干、雪霁初晴的阳干,千般风情,万般风骨,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参加过省海联旅行社举办的篝火晚会,感受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曼妙,亲历过新安少年上山下乡活动,见证那城乡少年的精彩比拼,那一幕幕、一帧帧嵌入我的心海中。
    阳干之灿烂在于它的原生态,在于它的灵韵:碧水、草地、板栗林,它因此成了驴友的天堂,行者的乐土。阳干之灿烂,不仅在于其灵,更在于其厚。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文化,阳干村之始约在唐代,那时率水曾一度改道,从村南而过,“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干”为水边、岸边之意,故名“洲阳干”或“阳干”。至今那村南河流古道遗迹尚存,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山脚下的一片,仍是池塘连连,一百多口,在丽日艳阳的照耀下,波光滟滟,发出耀眼的光芒。
    阳干村的兴盛,始于宋代,始迁祖为金宏图,从对岸的石田黄石埠迁入,他生有四子,从此金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阳干盛于明清,“有一泳公,资产甲一乡”。清时大多外出经商,以开当铺为多,鼎盛之时,当年苏州有半条街为阳干金氏,店铺楼宇林立,故有了“苏半街”之称。金氏商贾发达后,光宗耀祖,回乡建金氏宗祠、忠三庙,筑水口,在东西水口分别建有五猖庙和观音庙。也正是金氏族人的倡导,在村子外围植起了这数百亩的板栗林。一则防风,二则美化,就这样代代相传,自然繁衍,构成了这阳干一绝。
    阳干的历史也是一部徽商的传奇史。阳干金氏也同众多徽商一样,贾而好儒,重视文化事业,历代建有私塾。清末秀才金传裕(字醒民)回乡在金家花园“育美厅”内建成休西第一所现代学校———振西学堂。如今已是沧桑巨变,当年的育美堂遗址已成了今天阳干小学的校园,那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延续着阳干的千年文脉。
    漫步阳干的历史长河,有一个历史名人不能不提,那便是元末时期的倪士毅,这倪士毅是个理学大家、教育家,与当时的理学大师陈栎(字定宇)、朱元璋的谋臣朱升三人并称“十里三贤人”,在当时,执徽州教育的牛耳。他家五代为师,致力于徽州教育事业,享誉徽州,他本人志节高尚,治学严谨,桃李满门,著有《四书辑要》、《历代帝王传》等有关著作,在学界享有盛名。倪士毅村庄离阳干仅一里多地,可惜此村在太平天国战火中焚毁,现在我们只能透过那些残垣瓦砾,追寻历史的时光。其实阳干村在那次劫难中,许多徽商大宅也未能幸免,否则,今天阳干将会有更多的靓点。至今尚存保存完好的太平井,便是那场浩劫的见证。
    阳干是命运的宠儿,大自然的赏赐,先人的恩泽,让阳干这颗明珠在新世纪又重新焕发生机,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又激荡着阳干大地,让阳干散发乡野的芬芳。
    安徽全景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生先生来到阳干,就一见倾心。很快,他就下决心投资阳干,和镇政府达成了旅游开发的协议,现已投入数十万元,完善阳干村的旅游基础设施。
    几年来,村里的道路硬化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今年阳干村又建起了小木屋、观鱼池,全面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河上一座徽风古韵的漫水桥,即将飞架南北,村庄变得整洁了、变得更美丽了。
    现在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便纷至沓来,欣赏阳干无边的美丽,驻足这梦幻般的家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