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沛霖张郁芬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102
本馆由[ 春和 ]创建于2010年05月26日

老有所为 奉献爱心

发布时间:2010-06-25 15:06:10      发布人: 春和

老有所为    奉献爱心

——记中央党校离休老干部郝沛霖和老伴张郁芬

 

19101112郝沛霖出生于河北省涿鹿县康庄村(解放前属怀来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里穷,高小毕业就回家务农,后担任本村小学教员,一个16岁的孩子教全校40个学生,只好采用复式教学,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后来,他考入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师范,通过6年初师、高师的勤工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担任了当时察哈尔省省立农村实验小学校长,他响应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教学作相结合”的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到阳明堡开荒种地,建设新校园。他当时凭借一腔热血与青春理想,决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但是突变的形势,使他的幻想破灭了。七七事变后,郝沛霖投笔从戎,于19382月参加八路军,5月随部东征并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担任蓟县抗日政府秘书。1939在八路军肖克将军率领的挺进军任7团供给部主任。不久八路军开辟了平北游击根据地,19409月至1943年任昌延联合县(其行政区划包括现在的延庆县和昌平县)县长。后又转到平北办事处、平北地分委工作了两年多,一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同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被任命为财政局长。1946年到晋察冀党校学习,19475月参加了解放区土改,1948年到华北局党校学习,这时正逢中央成立马列学院(即现在中共中央党校前身),郝老成为了第一批学员,在此后三年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期间,郝老还兼任教务处秘书一职。1951年毕业前调到马列学院任第二副秘书长、院党委委员。19535月,被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批准党委常委。50年代以后,他一直从事党校行政后勤工作。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郝老带领工作人员办农场,度灾荒,为行政后勤建设和发展、为改善职工生活和学员伙食做出了贡献。他一生经历许多坎坷,但他凭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坚强意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郝老和老伴都被评为“北京市健康老人”,“我的父亲母亲”十佳家庭,第三届“全国五好家庭”,郝老还被评为北京市“健康之星”、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央党校优秀共产党员。现享受副部级医疗专项待遇。

说起郝沛霖老人,中央党校的师生员工都会竖起大拇指。老人今年96岁,是中央党校最高龄的寿星老人;他参加革命近70年,是中央党校第一批学员;离休20多年来,他一直在党校校园里种花种草、美化环境,有“种花老人”的美誉;老人热心公益,把毕生积攒的10万元捐为助学基金……老人身上充满了感人的故事。

四世同堂   家庭美满

1948年在平山华北局党校,38岁的郝沛霖和31岁的张郁芬,一个是平北根据地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干部,一个是晋察冀边区的劳动英雄、冀中著名的妇女干部,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第二年,在西山碧云寺马列学院,两位有情人幸福地结合了,从此风雨与共至今已经50多年了,老两口相敬如宾,互助互学。

郝老曾说,“文革”中,由于父母成了黑帮,很多家庭破裂了,孩子没人管,“放了羊”,但我们家没有。尽管为了不牵连妻子儿女,他也提出过离婚,但却被妻子拒绝了。郝老一再告诫儿女们,没有你妈,就没有咱们家的今天。知道的人都说,他们历经坎坷、情感弥坚,五十多年,相敬如宾,实在不易。

郝老今年96岁,老伴89岁,老两口不仅生活自理,而且脑子活,腰腿健,还能从事种花种草等公益劳动。他们自己总结五条经验是:身有所为,脑有所学,食有所补,病有所防,家有所乐。

郝老身体好得益于有个和睦美好的大家庭。老两口多年互敬互勉、互谅互让,相儒以沫。一家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孩子们孝敬老人,回到家都抢着干活,从未为钱财和家务红过脸。老伴有时性格比较急躁,孩子们都能体谅和理解。孩子们有困难老两口热心帮助,细心关怀。每年换季时,老两口将自种、自采、自制的中草药汤,给全家人喝预防感冒。小孙女脚被自行车轮子刮伤,老伴就用自种的“三七”叶制成泥敷上消肿止痛。每逢节假日,孩子们都回来看望老人,大家团聚一堂,大人谈笑风生,小孩游戏玩耍,相亲相爱,充分享受天伦之乐。郝老的事迹曾在2004年北京电视台、广播电台“健康老人”节目中播放。

美化环境   陶冶情操

1982年党内实行新建立的干部离休制度后,郝老第一批报名请退,当时已经73岁。离休后,郝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耕耘在党校的园林花圃中,一干就是25年。

刚开始的几年,郝老和老伴只是在楼前楼后的空地和核桃树林间栽种花草,那里日照不足,土地零星,结果不太理想,若是到离住地较远的地方去又不太方便。最后,他们选中了人工湖北边靠近小山的小块荒地,这里土壤沙性,水源方便,日光充足,是人们锻炼身体,散步休息的常往之地,离他们住的又不太远,若在这里搞个大花坛,再理想不过了。说干就干,他们拔除了一人深的蒿草,拣除了碎砖烂石,深翻了土地,大花坛终于开出来了。

花坛一年之中三季都有花开,以宿根花、木本花为主,有月季、玫瑰、萱草、芍药、金钱菊、芙蓉葵(大芙蓉)等;另外还有一些花期长、花色艳的草本花,如串红、醉蝶、波斯菊、夜来香、江西腊、鸡冠花等。由于肥料足,不缺水,除草、松土、打药管理及时,这些花长势都很好。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蝴蝶蜜蜂飞舞其间,学工人员、家属小孩前来观花者络绎不绝,有的拍照留念,有的采择花籽,有的评长论短,各抒己见,无不使人心旷神怡,乐趣盎然。

花木越冬需要有个花窖、暖房,他们自己动手挖了一个花窖,自己投资在阳台上安上玻璃窗,做成简易花房,解决了大问题。尤其是菊花,一年四季都得管理,秋后花期一过,就得把花芽择下来,冬天培育小苗,春天移到户外,秋天才能长成旺盛的花棵.这时爱花的人们纷纷前来要菊花。冬天到来,许多人家里盛开着五色缤纷的菊花,为萧瑟的寒冬带来了美丽。他们培育出来的花苗,有求必应,不仅供给校内的人,有时也向校外供应。

种花不仅能供人观赏,有些花还是药材。如玉簪花,不仅幽香怡人,还是一种能解蛇毒的药。他们利用它喜阴的特性,把它栽种在楼北背阴处,长得很好,叶片碧绿肥大,花梗挺拔突出,开白花形如喇叭。芍药花根也是一种药材,他们根据药书上说的办法,把采用的赤芍加工炮制后交给校医院,受到好评。

种花养花已成为他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经常参加劳动,使二老身体得到了锻炼,食欲好,睡得香,生活有规律。每天生活在花园里,有活就干干,没活就看看。他们的劳动既美化了环境、为校园增添了光采,又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乐在其中。为纪念建党80周年,郝老赋诗一首《种花有感》:

离休后美化校园,连续种花二十年;

万紫千红春满园,学工人员多称赞。

老两口密切合作,我是花园的园丁;

她多年来上老大,学了种花学画花。

十花九药可开发,凤仙三七透骨液;

能治老年腰腿疼,有人叫她土医生。

两老先后选优秀,北京市健康老人;

得此荣誉非偶然,食补加劳动锻炼。

冬吃萝卜夏吃瓜,早晚不离八宝粥;

长期食补少吃药,劳动锻炼更重要。

老头今年九十一,跨入千年新世纪;

努力管好小花园,欢庆建党八十年!

有不少人把他们经管的大花坛说成是“郝家花园”,称他们是“养花能手”、“种花老人”等。当听到大家称赞他们种的花坛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而灿烂的笑容。

捐资助学   奉献爱心

在昌延县任抗日政府县长期间,郝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带领当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昌延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离休后,他依然关注着延庆的发展,特别是延庆教育事业的发展,牵挂着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2004年,94岁高龄的郝老主动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10万元钱,捐给了延庆县的贫困学生,倡议建立助学基金,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为资助延庆县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使捐资助学事业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让社会各方都能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经延庆县政府研究决定,建立“阳光之爱助学基金”,将郝老捐资助学之日定为每年的“阳光之爱助学日”。县政府将多方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募集民间助学资金,号召社会各界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把爱之阳光洒向特困学生的心田,保证延庆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郝老的倡议和感召下,2004年当年延庆县20家房地产和建筑企业及2位个人为贫困学生捐款92万元“阳光之爱助学基金”资助范围是:具有北京市户口的延庆县在校中小学生;资助对象条件1、品德优良,立志成才,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无违纪违规或违法犯罪行为。2、学习成绩优秀。3、家庭无经济来源,子女上学确实困难,或家庭虽有经济来源,但不能满足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学生。同时应有民政部门、家庭所在乡镇、村委会及班主任和学校的证明材料。资助标准:每年支付3.5万元,资助小学、初中、高中各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小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2000元。

2005613,对于闫海红、张雪平等33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幸福的日子,他们高兴地获得了延庆县第一批“阳光之爱”助学基金。大庄科中心小学学生张雪平说:“‘阳光之爱’工程犹如阴云之后的一道彩虹使我看到了希望。”延庆二中“宏志班”的李梦同学代表受捐助的学生表示,要勤奋学习,踏实做人,奋发图强,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2006328,受到郝老资助的延庆二中宏志班的三名学生陈昊、连祁、郭艳斌,给郝老写信汇报了各自健康成长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立志成材。郭艳斌深情地写到:“在您的资助下,我正在努力学习,也取得了好成绩,以此来报答您对我的帮助。当我将来有能力时,也会向您学习,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以您为榜样,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懂得自己的责任”。

目前,郝老捐资助学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和示范效应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郝老的助学事迹和优秀品质,在延庆县、北京市、中央机关传为美谈。

郝老以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从自己做起,建设美好家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爱护一草一木,栽花种草,美化环境,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关心贫困孩子的入学教育和健康成长,由他倡议并带头捐资支持延庆教育事业的“阳光之爱”助学基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使爱的阳光撒向延庆大地,造福子孙后代,为共产党员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夕阳无限好

马列学院第一期,学习理论三载整;

各科指导有专家,成绩优劣看党性。

任劳任怨管后勤,全心全意为学工。

勤俭节约建党校,创业艰难献忠诚。

抑制极左受困厄,喜看春风吹又生。

离休廿年不歇脚,美化校园效愚翁。

世纪金婚早已过,子孙滿堂福滿门。

寿星夕阳无限好,捐款助学有爱心。

 

捐资助学歌

寿星送宝,延庆开怀。

助学基金,阳光之爱。

九十余万,首次出台。

每年一次,连续不衰。

社会力量,众人拾柴。

小康社会,相互关爱。

教育兴邦,美谈千载。

白发余热,启迪后代。

 

摘自中直党建杂志2006年第6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沉痛悼念涿鹿优秀儿女郝沛霖同志唁电 郝沛霖同志治丧办: 痛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原常委、行政管理局长,离休干部郝沛霖同志逝世,涿鹿老乡哀恸。 郝沛霖同志早年从河北省涿鹿县家乡投身革命、半生戎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解放后曾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工作,为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夙夜在公、竭尽心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新中国的干部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向郝沛霖同志家属转致深切慰问!尚望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院(石家庄、涿鹿) 河北省会涿鹿同乡会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写信时间:2013/11/29 07: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