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忠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3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5月28日

用生命寻水――追记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都义屯村民小组长黄仁忠

发布时间:2010-05-28 17:28:3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10-04-20 12:33 来源:人民网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政府干部在介绍黄仁忠生前修建的蓄水池。

    庞革平 杨方舟摄影报道

    “好组长,我们又用上自来水了,您安息吧!”

    4月8日下午,经过多日奋战,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王沙村都义屯的群众饱受两个多月的缺水之苦后,又用上了自来水。看着一缸缸满满的清水,村民们更加思念他们的好组长。

    黄仁忠是都义屯的村民小组长,他连续多日奋战在抗旱一线,带领村民寻找水源、修砌蓄水池,终因劳累过度于4月3日不幸逝世,年仅44岁。

    脚受伤,他仍带领村民四处找水

    都义屯是江州区的边远村屯之一。去年8月以来,这里就没下过一场雨,屯里仅有的60亩田地无法耕种,群众赖以生存的山泉水慢慢干涸了。住在高山上的群众只得到屯下300多米远的山涧小溪去挑水。而都义屯在家里的壮劳力,连黄仁忠在内只有4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黄仁忠十分焦急,决心开辟一个新水源。经过仔细勘查,他终于在原引水点下方约50米处,发现有小股的清泉渗出。他想,只要在此处搭建一个简易蓄水池,再装上水管,就可将水引到屯里部分地势较低的群众家中,其他群众只需到这些农户家中去挑水便可。

    3月28日,黄仁忠和几个群众一起穿山谷、斩荆棘,去开辟架设水管的通道。一根树枝扎进了黄仁忠的右脚踝,裂口有三四厘米长,鲜血直流。可黄仁忠压根没把这伤放在心上,用草药简单处理伤口后,他又继续干起了活。大家都劝他去休息,他却说:“这点小伤不要紧,等把水池修好再说!”

    3月31日,黄仁忠又赶到镇上采购修建蓄水池用的水泥和河沙。由于运输车在半路抛锚,等修好车将材料拉回村里时已是晚上9时多。黄仁忠不顾一天的劳累,又一瘸一拐地和大家一起卸车。等一切忙完回到家时,已过深夜零时了。

    在屯里,他是困难群众共同的儿子

    除带领群众寻找水源、修建蓄水池外,黄仁忠还时刻留意屯里留守老人的饮水难问题,主动为困难群众挑水送水。

    今年65岁的覃文清大娘,每隔一天就能用上黄仁忠帮她挑来的水。老人知道黄仁忠家里也有困难,每次见他挑水来总劝他说:“屯里事多,你家里又需要照顾,还是先给自己家挑吧。”黄仁忠却笑着说:“你们年纪都大了,我尽我的能力,帮挑一点算一点。”

    除了覃大娘外,还有很多老人都用过黄仁忠挑来的水、送来的柴。在农忙时节,黄仁忠还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抢收木薯和玉米等。“在屯里,他就是我们困难群众共同的儿子。”75岁的留守老人赵朝明说。

    其实黄仁忠家里也很困难:老母亲已74岁高龄,妻子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5岁的儿子至今发音不清。在抗旱的这些日子,黄仁忠却总是在帮助困难群众挑完水后,才打着手电,摸黑给自己家里挑水、做饭。

    立块碑,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他

    黄仁忠的妻子吴细英至今还记得,3月以来,丈夫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

    4月2日晚,黄仁忠和大家一起修水池后,依旧是摸黑进了家门。他一进门就说:“想喝一口水。”但家里粥也没有,水也没有了。他对妻子说了一句:“我太累了,等我睡一觉,再起来去挑吧!”

    这一睡,他竟再也没起来。

    第二天一早上,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当时,我们掀开他家水缸的盖子,发现里面一滴水也没有!”村民黄仁能说。

    “他是为我们找水才累死的!”黄仁忠下葬时,全屯男女老少放声大哭,为他送行。

    送别了黄仁忠,乡亲们含泪拾起工具。在镇干部和崇左市总工会的帮助下,4月8日,都义屯应急饮水工程抽水成功。

    在都义屯旁边的一座小山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坟墓,但都没有墓碑。不立碑的原因,一是祖祖辈辈的山里人都太穷,没有钱立;二是大家都认为没必要立碑,死后就这样回归大自然。

    如今,村里人却有一个特别的想法:一定要为黄仁忠立块碑,刻上“抗旱英雄”四个字,刻上他的事迹,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他。(本文来源:人民网)

    (新民网编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