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悼念 于浣非去世三十周年记
迟来的悼念 于浣非去世三十周年记
父親去世三十年整。这些年我对父亲只有恨没有情。他和母亲给了我生命,他却沒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是母親不分白天黑夜地劳累,把我们养育教育成人。他把母親和我们兄弟姊妹遗弃而出走,给我们家人带来莫名的苦痛和磨难,我认为都是他不负责任造成的。
近些年来对国情历史的反思,想到许多打江山的开国元勳,老革命们蒙受的政治冤案,想到在抗日战争中与父亲一道出生入死的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在一次次政治运动中一个个地倒下,他们比自已所受的苦痛更重,比自己遭遇的委屈更多,他(她)们的子女从天堂一下就掉进地獄,其境遇比我更惨,对比之下自已的怨气逐渐消退。
何况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父亲就是父亲。
而且在9.18事变后,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他于父母不顾,于家庭妻子子女不顾,一年四季很少在家,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其实父亲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把全家人从日寇铁蹄下接出来,躲过日寇的践踏)。
而且在整个抗日救亡岁月中,身为国民党的他一直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並冒着个人和家庭的危险,掩护和营救共产党员。所以与父亲在抗日救亡活动中曾经並肩战斗的老革命、老共产党员,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对我母亲讲:于大哥为我们党是做了好事的,对国家和人民是有贡献的。
我在个人博客<记黑龙江历史名人 爱国者于浣非二、三事>一文中指出,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来看,他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位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于国家于中华民族,他确是一个爱国者。这一评价比较公正。是在我逐渐懂得忠孝不能两全这一自古以来遗训之后的感悟,算是新的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