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5452009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8年05月21日

支持鼓励青年,在语言学领域探索

发布时间:2018-05-21 09:47:25      发布人: 孝爱天使


郑张尚芳先生的性格,用与他相识多年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安其的话说就是:“很单纯”,“郑张一心放在学术追求上,从没听说他利用学术声望为自己谋取其他利益。这其实很难做到。”

和郑张尚芳接触过的人,会感觉到他的亲切和气。记得去年11月11日,他在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办讲座,未开始就人气 “爆棚”。从五六岁的小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讲座前半个小时已经把座位占满。白发苍苍的郑张尚芳对听众的要求尽量配合满足。讲座间隙,他认真地一一回答了听众的问题,配合人们合影留念,应有些听众的要求,还为他们留下了自己的家庭住址。

郑张尚芳曾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此外,他兼任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所教授和南开大学教授等职,在新浪开辟有博客,传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心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为自己热爱语言学,郑张尚芳看到有志于在语言学领域探索、试验的年轻一代,总是心怀喜悦,尽量给予支持和鼓励。1969年,当他发现同乡潘悟云是个耐得住寂寞、又对音韵学有兴趣的人时,便开始教潘悟云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引领他入门。1979年,36岁的潘悟云考上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如今也成为汉语音韵学方面的著名专家。

这样的为人态度和郑张尚芳的人生经历有关:“我虽然未能如愿考上大学,可是我得到过众多人的帮助,还有好多前辈的关爱,如吕叔湘、袁家骅、王辅世、王力、李荣等著名语言学大家,是他们为我的自学指迷答疑。”

 

前段时间,郑张尚芳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一群经常看他的博客的年轻音韵爱好者发来的。这些年轻人尝试着用郑张尚芳的上古拟音,给电视剧《封神榜》的首段进行配音,并发给他视频的地址。郑张尚芳查看了一下,感觉很不错,除了给配音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外,还特意把这段配音移到自己的博客上,供更多人欣赏:“这些年轻人把剧中人物对白,一字一字找到上古拟音,又要连缀成句,把那么难念的上古音字句念得如此流畅,一定是花了很大的工夫来练习,练好了再配音,这是令人感佩的。想起我年轻的时候聚集同好,一字一字反复重新排比古音字表,就是不怕花工夫。所以对有创意、爱探索、愿意花工夫的年轻人的试验总觉得特别可喜。年轻人的这种尝试,也能增加大家对上古汉语的兴趣,改变大家认为古音是绝学、太神秘等观念。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8月,郑张尚芳将跨进80岁的门槛,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三十多年。对于这样一位珍视家乡语言的人来说,晚年能够回归故里叶落归根,是一直以来的心愿。但是回温州的话,就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到哪里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能让他安放收集了一辈子的两万多册珍贵书籍,能让他在这些书的陪伴下继续做学问?先生的内心最近常常为此事感到忧愁。

好在,研究语言学的乐趣还是时时刻刻地给予他能量。我请他谈谈:现在的他感觉和70岁、60岁时的自己有哪些不同?这些年他认为自己没有变化的是什么?

郑张尚芳是这样回答的:60岁退休前,我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方言调查工作,那时有编写《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编辑《方言》杂志的任务。60岁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古音研究和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我在这两方面的大量论文都是在退休之后写的,在这两个领域解决了好些疑难问题。这些年来,我始终不改的是对语言学的痴情。对某个领域有着浓郁兴趣,就永远会在其中发现新问题来研究,永远不觉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