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5452009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8年05月21日

建立“郑张体系”,从研究温州话起步

发布时间:2018-05-21 09:46:08      发布人: 孝爱天使

现当代,温州出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语言学家,最为著名的有郑张尚芳、潘悟云、游汝杰、颜逸明、温端政、吴安其等。为了回报家乡,这次编撰《温州方言文献集成》,潘悟云等人也作为顾问参与进来。

在温州的语言学家群体中,郑张尚芳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由瓯江水孕育长大,从温州方言研究起步,走进了语言学研究的殿堂。

温州是一方研究古老语言的沃土。温州话中至今仍保留着古音,有学者分析,被称为“一代词宗”的夏承焘和“元曲大家”的王季思等词曲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大家,也是得益于温州这块土地。原因是他们会说温州话,从而快速地进入了与词曲有着密切联系的音韵学的殿堂,很快明白音韵的奥妙,而不懂温州话的人,想掌握古音比学习外语还难。

当初为了研究温州方言,郑张尚芳自学了朝鲜语、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日语和我国藏、苗、壮等少数民族语言基本词汇资料。他说,虽然不能完整地说出这些语言的句子,但可以看懂需用的资料,从而进行几种语言之间的比较。

台湾知名语言学家丁邦新认为:郑张尚芳先生是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位奇才。因为纵观海内外知名语言学者,郑张尚芳的学历可以说是最低的:没有读过大学。

回顾30来年的刻苦自学,郑张尚芳说,自学者光靠刻苦是不够的,还要明确志向、敢于创新。为了钻研温州方言,当年他先后以义务工、合同工的身份两进温州市图书馆,一共干了五年。1955年至1964年,郑张尚芳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拼音及方言等研究文章十来篇,其中,有两篇近14万字的温州方言研究论文,在《中国语文》1964年第1期、第2期连续刊出。当时,《中国语文》有80多页,而为刊登郑张尚芳的文章,每次都用去约60页,这样的破格在当时是空前的,至今也未再出现。

在高起点的研究基础上,1978年,郑张尚芳加入《汉语大词典》温州师院编写组。1980年,他被我国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录取,成为语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员,1991年晋升研究员,1994年起享受政府终身津贴。

语言研究所对于郑张尚芳来说,是个重要的平台。它为郑张尚芳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他参与调查、编绘《中国语言地图集》,并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古音、汉藏语言比较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应邀出国参与学术讨论、讲学。应该说,他的主要学术成果是在北京取得的。

2003年,凝结着郑张尚芳大半生心血的《上古音系》,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以1981年版的《上古音系表解》为基础,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形成了自成一系的“上古拟音系统”,并被语言学界所认同、运用,业内称之为“郑张体系”,与此前通行的王力体系、李方桂体系并列。凭着这套体系,郑张尚芳成为国内语言学界古音韵研究的权威、汉语古音学说有代表性的八大家之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