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父亲(四)
纪念我的父亲(四)
文/西部奔牛
父亲的良好习惯
父亲还有一点令我无比欣赏的,就是他对文学的热爱。
父亲从小就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记日记,他的书柜里除了那些有关医药医学的书籍外,最多最显眼的就是不同时期,不同大小,不同纸质,不同样式的笔记本了。有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生活笔记和专题笔记等等。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从高小(小学高年级)起,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内容充实,涉及广泛,包罗万象——有天文地理,有自然科学,有人情世故,有民谚俗语,有实用妙方,有生活常识……也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些资料,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才显得更加地充实和鲜活。
在这些笔记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几本《电影故事》笔记。父亲在世的时候,文化生活十分地单调,除了看看电影以外,好像没有其他更多的娱乐休闲方式了。别人看电影,随着电影情节的起伏,笑一笑、哭一哭、骂一骂、恨一恨,看完也就完了,但父亲却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看完后回到自己家里,通过回忆,把故事情节整理出来,附上自己的观后感想,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好几大本。
我一次无意间翻到这些笔记,一看,内容非常的丰富,有《苦菜花》、《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白毛女》、《英雄儿女》、《庐山恋》、《小字辈》、《喜盈门》、《少林寺》等等,不胜枚举。我问父亲,记这些干什么?他笑着对我说,一是生活枯燥,看完后记下来回味,也是收集素材;二是练练自己的文笔,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三是要求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专心致志,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四是习惯成自然,三天不写字“手痒”啊!
父亲生前曾在当地报刊发表了不少的简讯、随笔、散文等“豆腐块”文章,都收集整理成册。他还说,将来退休后有时间要好好地写写《自传》和《回忆录》的,随着他的英年早逝,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了。
我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也爱上了写作。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信,要求我经常向他汇报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父亲给我的回信非常地认真,除了通报相关情况外,还针对我的来信从字、词、句、语法和篇章结构上指出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与措施,使我受益匪浅。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在信封上写下了“父亲收”几个字,父亲告诉我,信封上只需要把收信人的名字写清楚就行了,因为那是写给邮递员看的,而不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谓,从此,我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类似的错误。在上学期间,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读的,这些,都无不凝结着父亲的指导和帮助,心血和汗水。
只不过自己才疏学浅,懒惰成性,又没有父亲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作风,于是就慢慢地荒废了,以至于今天想提起笔来写写自己的父亲,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真实情感,想要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恋,但因为自己文字功底较差,只怕难以表达万一了。在这里,我只能对长眠于地下父亲说一声:我敬爱的父亲啊,请恕孩儿不孝,辜负了您对我的殷切希望,但我对您的爱是永远永远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