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的心路
1915年7月1日,顾准降生于上海陆家浜一条小巷里。他的父亲陈庆华,是从苏州移居过来的棉花商人,兼做中医,娶了一对亲姐妹为妻。顾准是二房长子,作为母系的传宗人,随母亲姓顾。
由于家道中落,生活日下,顾准读到初二便被迫辍学,去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的事务所当小学徒。顾准在那条以英王的法语读音命名的爱多亚路,为潘序伦油印讲义时,通过刻苦自学,以天才少年的聪慧脱颖而出。潘博士惊讶地发现后,甘当伯乐。勤慧超群的顾准,十四岁那年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高级商业簿记习题详解》,挑起了养活一家老小的担子;十七岁出任立信会计学校部总负责人,并创办中国第一份会计学刊物;十九岁又出版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大学通用教材……成为中国会计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然而,青年顾准志不在此。畸形的租界文化,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日寇入侵上海,催熟了他的救国心。他充满激情的追求,是建立一个独立而和平、自由而公正、民众普遍幸福的理想国。30年代,正是赤潮涌动于世界的时代。就在《银行会计》广泛发行之际,1935年2月,顾准经宋庆龄的救亡工作联系人林里夫介绍,不顾当时的政治危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夏,处于职业巅峰期的顾准,又主动放弃在上海法租界一边当会计专家,一边从事地下活动的生活,毅然奔赴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苏南根据地。那时,顾准既是立信会计事务所的台柱子,又是美国基督教会大学——圣约翰、沪江、之江等名校的教授、讲师,每月都有四百多块银元的极高收入,稳居社会金字塔顶层,被誉为“潘序伦第二”。可是,他却义无反顾地从此走上了血与火的民族解放战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顾准随陈毅回到上海,以开国功臣的喜悦之情,出任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并兼上海市政府党组领导成员、华东财政部副部长等要职。顾准为振兴上海的经济,八方奔波,日夜劳碌。举世闻名的跑马厅、跑狗场、沙逊大楼……也是他以征收地价税的方式,从外国人手中合法收归。
谁知,共和国刚渡过第一道经济难关,厄运便悄悄向顾准袭来。
“恶劣分子”——“右派”——“极右派”
这与一场税收方法之争有关。大上海是按照解放区“民主评议”的办法,口头协商议定各家企业的应缴税款?还是派出财税专管员和注册会计师,去各家企业查账,根据税率来征收税款?上级部门坚持采用解放区的办法,理由是资产阶级的账簿不可信,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注册会计师也不可信。顾准却顽强主张由他制定且已实施的后一种办法,并在辩论中态度激烈。虽然今天全中国税务系统,都沿用顾准行之有效的税收办法,但在当年,他却因此被视为“目无组织”的“恶劣分子”。
1952年2月29日,在没有公布任何事实的情况下,顾准被冠以诸多罪名:“妨碍‘三反’运动,及在思想上作风上一贯恶劣”,“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违反党的政策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与党对抗,虽历经教育仍毫无改进”,被登报撤销一切职务。
顾准后半生的多舛命运,从此开了头。
1957年,顾准刚完成那篇呼吁以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调节生产与流通的“市场经济第一文”,便在中科院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副主任的新岗位上,因抵制苏联专家在黑龙江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沙文主义,被上纲为“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又因他曾倡导民主社会主义及市场经济,公然发表同情葛佩琦等知识分子“右派”的言论,并曾经议论毛主席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被康生亲自点名:“新账老账一起算”,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发配河南省信阳专区商城县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