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249
本馆由[ 4567896 ]创建于2010年02月02日

当代军人的楷模 苏宁!

发布时间:2011-02-22 11:32:51      发布人: 4567896

  当代军人的楷模 苏宁!

  苏宁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队伍中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

  苏宁1953年出生,男,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炮兵团参谋长等职,中校军衔。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苏宁入伍22年,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埋头苦干,在所工作过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成绩。他心系祖国安危,着眼于未来战争,一心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着想;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结合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一些观点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军事专家的高度评价。从1981年到1991年4月,他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集团军推广。苏宁被战友们赞誉为“炮兵英才”。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12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了火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用生命实践了他“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誓言。

  1993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总政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苏宁不仅是现代军人的楷模,而且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他有一句子“口头禅”常常说:“我不能穿上毛料,忘了自己是普通一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1990年仲夏的一天,哥哥苏峰带着侄儿从北京到军营来看苏宁,几年不见了,苏宁已经由营职干部升为团参谋长了。可是,走进弟弟那9平方米的寝室,哥哥吃了一惊:挂在窗梁上的小圆镜子,四边生满了锈;床头上的简易台灯,下面用夹子夹在床帮上。一张用了20多年的木板床,一张30多年“军龄”的办公桌,一个类似“出土文物”的旧书柜,加上一只缝过的马扎凳,便是这位团参谋长的主要家当,可以说见微知著。第二天,苏宁亲自到市场买回来一只鸡和一瓶当地产的玉泉白酒,宴请哥哥苏峰和侄儿。哥俩谈笑风生间把鸡炖得半生不熟,却也吃得喷香和开心。与苏宁一道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他当连长、营长、团参谋长,从没有用公款摆过酒、请过客。时隔不到一年,苏峰又从北京赶到炮兵团,在整理弟弟的遗物时,苏峰的心灵再次发出了颤栗:他身上常穿的那件蓝色线衣,缝了好多次;沾满鲜血的绒衣绒裤,里边已磨得没了毛;放在窗台上的三个罐头瓶里,还装着一点尚未吃完的酱油和咸菜…… 。苏宁啊,你为啥对自己这样“苛刻”?还是妻子武庆华理解苏宁。她告诉大哥苏峰说,苏宁曾对她说:“我并不是舍不得消费,而是觉得这样生活心里更踏实,身上更得劲儿。”

  苏宁的小家距团里20多公里,按说在周未团里的小车可以送他,而他却坚持坐团里的通勤车,尔后转公共汽车回家。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穿着毛料军装挤公共汽车多掉价。”苏宁却笑笑说:“群众最烦的是官升脾气长,官升要待遇的党员干部。我不能穿上毛料忘了自己是普通一兵。” 苏宁还说:“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他们才能把你当贴心人。”

  这就是苏宁,苏宁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现代军人的楷模!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