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永魁做童工,年仅十二岁
●单家祖籍山东省德平县。爷爷做了河北涞水县"倒插门"的女婿。
●单永魁做童工,年仅十二岁。可怜的孩子,多少次不知不觉地尿湿了棉裤,裆里冻成了一块大冰砣。
●热汗淋漓的王香桂平躺在一块救急的门板上,二百多名听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一拨儿接一拨儿地把她送进了天津市中心的医院。
20世纪70年代末,一部《隋唐演义》通过电波红遍了大江南北,千家万户都知道:东北出了个单田芳。
成名了,难免会有成群的好事者出来打听出身门第,甚至祖宗八代的历史渊源,似乎能与名人攀上一点"转折亲"便显得格外光彩。单田芳走红之后也不例外,他的家谱被图解成了很多版本。每当提起自己的"祖根"来,单田芳就笑:假如上溯三代,的确是盘根错节,一言难尽。
东北人都把单田芳称作地道的老乡,其实,只能说关东那片黑土地是他成就事业的人生阶梯。早在20世纪50年代,单田芳就在辽宁鞍山成家立业、拜师学艺,从1956年第一次登台,到走红东北三省,获得评书界"板凳头大王"的称号,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那时候,单田芳刚刚二十一岁,称得上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1968年之后,单田芳莫名其妙地从曲艺舞台上消失了。"文革"十年,乌烟瘴气,整个社会都乱了章法,当收音机里再次传出单田芳的评书时,他已经两世为人,不知褪过几层皮了。
1979年"五一节",春暖花开。阔别观众十年之久的单田芳重新登上了三尺书台,应该说,这次不同寻常的复出才是他真正意义的"成名",在极短的时间里,单田芳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不但红遍了东北三省,也红遍了全中国--那时候,单田芳已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而是四十五岁的中年人了,拿他自己的话说:"前半辈子,我净倒霉了。"
东北这片黑土地是一块事业的跳板,成全了单田芳拥书入关,走向全国。这里沉积着他大半生的爱恨情仇、荣辱毁誉,恐怕永远也割舍不掉;但是,如果论起家世来,单田芳的祖辈、父辈,乃至他的出生地都不在东北,这里至多算是他的"第二故乡"。
上溯三代吧。单家祖籍山东省德平县。一提起山东来,单田芳至今还心驰神往。那里是出孔孟、出圣人的地方,尽管陌生的德平只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个谱系胎记和文化符号,单田芳却依然很熟悉年轻时代的爷爷。那是个家境贫寒的小伙子,要不,怎么会沦落为背井离乡的小商贩呢?本小利薄,千里求财,爷爷在山东与河北之间往返穿梭,芒鞋踏破,不想,这个勤勉的年轻人居然惊动了冥冥之中的月老,真的赐给了他一门"千里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