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恺甘做“店小二”,但从不依傍书画名家自己发财
侯恺常对人说:“我一辈子就是个‘店小二’。”为了能给当代书画家们提供一流的创作材料,荣宝斋取华夏山河之灵气,酝酿成品中之品,监制了纸、笔、墨,让画家用得放心。
侯恺曾三下安徽泾县,深入宣纸生产第一线调研,根据书画家的要求,对质量指标提出量化要求。他细心了解了宣纸生产的全过程,对每一道工序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纸质提高形成何种影响了如指掌,侯恺当年向国家有关部门寻求对泾县生产宣纸予以支持取得效果,许多年后侯恺再到泾县,那里的宣纸生产已成集团公司,他们说:“没有荣宝斋的指导与支持,就没有泾县宣纸业的今天。”
当年侯恺了解到,制作毛笔缺乏优质狼毫是因为我国东北的黄狼皮大量出口,而制作毛笔却需要从国外进口黄狼尾巴。每买进一条尾巴,花费是出口几条黄狼皮却赚不回的钱。侯恺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一情况,东北方面马上做出反应:我们的黄狼皮不出口了,我们协助荣宝斋做成毛笔再卖!
1958年,傅抱石、关山月共同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荣宝斋承担了所有的后勤服务。傅抱石在创作中缺什么东西,总说:“家里拿去。”人们问:“你的家不在北京呀?”傅说:“‘画家之家’,荣宝斋嘛!”
敬重画家,但是不依傍画家,自己更不会靠画家赚钱。侯恺说:“我有两个原则,一是,宝剑赠英雄。画家们给我的画,我大都给了另外一些欣赏它们的人,供其参考学习;二是,没钱宁愿脱了裤子卖,也不能卖朋友们给我的赠画。”
几百件名家名作在侯恺手里像流水一样散尽。晚年,侯恺家只有一幅郭沫若的字、一幅吴作人的画、一把启功写的扇子。郭沫若的字是书法家李铎借去又送还的,吴作人的画也是一家出版社印挂历借去送还的。侯恺说:“如果他们不还,我也不会记得这事。”许多画都有去无回,侯恺说:“李铎是个有良知的好人,让我晚年还能看到一点大师们曾经给我的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