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仕扬早年曾在广州的英商洋行(商馆)做过帮工,而初任买办始于美商的琼记洋行。据载,1854年(咸丰四年),琼记洋行在福州开设分行—隆顺行时,莫仕扬已担任香港琼记洋行买办。不过,这时他只是兼任而已,他仍然经营自己的商贸、房地产业。到1870年,莫仕扬才正式进入香港太古洋行担任买办。
太古洋行,也称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英国的大型洋行之一,总代理英国本土约翰·史维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各子公司的业务。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成立总行时,因为业务的扩张,亟需物色一位有商业经营头脑的中国人来充任助手,而莫仕扬的名声与业绩引起太古洋行老板史维亚的极大兴趣。史维亚通过英国商人结识了莫仕扬,并不计较条件,聘请莫仕扬担任香港太古洋行总行的买办。当时,莫仕扬考虑到自身的商务一时无法放手,又不愿放弃与太古合作的机会,于是接受了聘请。起初,他做个挂名的买办,实际业务则指派账房先生吴用伍负责处理。1873年,吴用伍去世。此时,莫仕扬在香港的房地产也因竞争对手日趋增多而利润减少,进口贸易收益也时盈时亏。他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决定将自己所经营的商务全盘托付亲族,自己正式进入太古洋行服务,开设办房(即工作室),开始了他的职业买办生涯。
莫仕扬利用自己在广州、香港工商界的人际关系、商业信誉,灵活地扩展业务、招揽生意和扩展市场,为太古洋行的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业打开了新局面。
莫仕扬正式出任太古洋行总办后,他大量收购中国丝茶及各种商品,经本洋行出口;又将英国、印度等国的棉纺织品及各种洋货,批发给华商节能经销。这样,既有中国货物的买主(太古洋行),又能找到外国洋货的买主(华商),还得到英国银行的信任和支持,贸易货款通过银行押汇,无须多少现金支付。在莫仕扬办房的精心运营下,太古洋行的生意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1872年,清朝洋务派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型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应付英商太古、怡和、美商旗昌等轮船公司的“合力倾轧”,邀请来了怡和洋行买办唐廷枢、宝顺洋行买办徐润进入轮船招商局任职。后来,旗昌轮船公司在航运竞争中破产被招商局收购,中国轮船航运业形成了招商局、太古、怡和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中,莫仕扬为扩展太古轮船公司航运业务以形成新的局面,采取了三项措施。
首先,他利用香港与上海两地航运业务关系,调整沿海航运资源与布局。他以九八折优惠客户,使客运、货运街载量成倍增长。他扩充黑烟通轮船公司(即中国航运公司)对沿海海运的运输力,每二三年增加一艘2000至3000吨的客货轮,扩大船队。他利用太古轮船公司成立的机会,将远洋航运的蓝烟通公司收归提案故旗下,也促成英商的省港澳论创年公司与太古轮船公司联合,归于太古旗下,增强了竞争力。
其次,开辟三条新航线:一是在原有沪港航线的基础上,向北延伸到天津、牛庄(营口)、大连、安东;二是新辟长江航线,由上海经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直达重庆;三是开辟珠江航线,香港、澳门直达广州的航运于1876年开通,以后扩展到江门,西上广西梧州。此外,还开辟了东南亚新航线。短短几年,太古轮船公司便迅速壮大起来。到1877年,仅汕头经上海到牛庄的航线,就有4艘太古轮船南北对开,南糖、北豆互运,南北获利。
再次,利用太古轮船公司技术、设备、资本、运输力上的优势,采取削价手段参与中国航运业竞争。在竞争中迫使旗昌轮船公司宣告破产,退出中国沿海沿江航运,也削弱了怡和轮船公司。这时候,招商局是太古洋行的重要竞争对手。为防止两败俱伤,经莫仕扬建议,太古轮船公司在1877年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在运价(水脚)分配上,招商局占55%,太古占45%。次年,怡和公司加入,重订《齐价合同》,比例改为招商局占38%,太古占35%,怡和占27%。时任上海太古轮船公司买办的郑观应,招商局的唐廷枢、徐润参与了该合同的具体谈判和签订。这个合同兼顾了华商、外商的利益,是基本合理的。
就在莫仕扬正式出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的1873年,他的同乡郑观应(1842~1922年,中山雍陌村人,中国近代思想家)也担任了上海太古洋行买办,次年,被聘为太古轮船公司的总经理。这样,莫仕扬与郑观应一南一北,同入太古洋行核心部门掌管实权,为太古洋行创立基业。郑观应服务了8年,到1881年合同期满便离开太古洋行。莫仕扬为太古洋行共服务了10年,1879年病逝。他的职位由儿子莫藻泉接任。
买办、办房与洋行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买办可以在办房之外私设商行,独立营商。莫仕扬没有独立开办商行,但他的办房有人事上的推荐、引荐权。莫仕扬利用这一特权,安排了一批亲友担任办房属员、初级买办,商馆买办、船上买办,以船上买办最多。莫仕扬注重培养接班人,他让次子莫藻泉从14岁起就跟账房先生吴用伍学做生意,稍大时带着他经营各种业务,为他承袭买办职务做准备。
香港东华医院是香港华人最早的慈善机构,自1870年创办后,莫仕扬出钱出力支持这项慈善事业,并于1872年、1878年担任两届东华医院主席。此后,莫氏家族与东华医院接下深厚的渊源,莫氏子孙莫藻泉、莫干生、莫庆尧、莫华钊等先后出任过该医院的董事、总理、顾问和主席,他们为香港慈善事业做过不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