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名商莫仕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78831708
本馆由[ 天使在人间]创建于2012年07月27日

莫仕扬的家世与前期商业活动

发布时间:2012-07-27 16:57:07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广东香山县(包括现在的珠海市、中山市)素称“买办之乡”,在近代涌现出一批赫赫有名的买办商人和买办家族。如唐山开平煤矿局创办人唐廷枢家族、上海中国轮船招商局会办徐润家族和香港太古洋行总办莫仕扬家族,他们是同乡又是亲友,是当时香山县著名的三大买办家族,同为珠海籍人。
 
    莫仕扬,名维俊,字彦臣。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出生,广东省珠海市会同村人,光绪五年(1879年)病逝于香港。
 
    莫仕扬出身望族,祖辈经商。其父莫裕嘉(1792~1828年),名杰,号倬亭,殷实富有,多次捐资纳官,先后获清廷颁授的儒林郎候选直隶州同知(从六品)、朝议大夫(从四品)、资政大夫(正二品)等虚职冠捷。莫仕扬为其长子,是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买办家族的开创者。
 
    莫仕扬先后娶唐家湾唐氏、张家边李氏为妻,生有五子三女。五子依次是冠球、冠鋈、冠光、冠献、冠昭。次子冠鋈,号藻泉,直接承继父业任太古洋行总办,其他子孙均活跃于海内外,有经商的,有出入洋行任买办或任华人经理的,还有的从事其他行业,业绩亦显达于世。
 
    莫仕扬及其字辈多与香山商人、买办大家族结为姻亲。他的原配夫人是唐家湾买办唐氏家族成员,长子冠球娶翠微村大买办吴健彰之侄女为妻。其他子孙亦与香山、南海、广州等地绅商大族结为姻亲,由此形成庞大的家族势力,渗透到粤港工、商、政界。
 
    莫仕扬为提高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也不断捐资纳官,先后获清廷颁授的奉政大夫候选海防军民府加一级(正五品)、朝议大夫(从四品)、通议大夫(正三品)、资政大夫(正二品)等官阶,赏戴花翎。其子冠球、冠鋈等亦捐官五品(奉政大夫)至二品(资政大夫),赏戴花翎。这些官阶虚衔对莫氏从商和打通官场,进入上流社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鸦片战争之前,莫仕扬已随父亲及同乡在广州经商。那时,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时必须通过广州“十三行”,接受行商的约束和管理,也必须经过澳门,取得许可证,聘用引水(引航人)、通事(翻译)、船上买办,方可进入广州交易货物。其时,莫仕扬在广州开设行店,通过行商与外商做生意。他与同乡、后为亲家的吴健彰来往甚密,亦互相提携。吴健彰时在广州开设同顺行(十三行之末)。莫仕扬通过吴健彰等行商,既向外商提供出口的茶叶、蚕丝、瓷器、土特产等货物,又经销进口货物,如洋纱洋布、杂货、鸦片等,赚钱不少。其时,香山县的大批商人进入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及上海等地,有收购和贩运茶叶蚕丝的,有开设茶庄、丝庄(收购站)的,参与者有唐氏族人、徐氏族人、莫氏族人。莫仕扬为采购出口货物,到过福州、宁波、上海等港口,也深入到茶区、丝区。这些商贸活动,是莫仕扬结交了不少广州行商及各地商人,也结识了不少外商朋友,迫使他学习和精通英语,熟悉国际营商业务和国际贸易的通例、规则。
 
    1842年英国占据香港后,为了加快航运、商贸的开发,港英当局急需招引外商和华商到香港投资。当初,莫仕扬到香港考察,曾一度兼任香港一洋行的买办,没有放弃在广州及内地的业务,也试图两者兼顾。1856年(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广州发生了商馆被烧事件,十三行的外贸上午遭受沉重打击,同事,英国人在香港夺取了华南外贸的控制权,于是大批外商、华商从广州撤到香港。莫仕扬也就在这时将广州及内地的商务交给亲友族人经营,来到了正待开发的香港。
 
    广东人,尤其香山人,在广州独口对外贸易时期便与外商建立了各种关系,此后,他们抓住英国扩殖香港以及中国沿海五口通商的基于,积极向这些地方进发。以徐昭绗、徐瑞绗、吴健彰、郑廷江等人为代表,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上海,随后,徐润、郑观应、唐廷枢等人也于五六十年代来到上海。他们分别进入旗昌、宝顺、怡和、太古等洋行任买办,一度形成粤人垄断上海洋行买办的局面。而以莫仕扬、何东(新安县人)等人为代表,亦形成买办家族世袭垄断的局面。
    莫仕扬刚到香港时,主要经营地产业和建筑业。因港英政府鼓励本埠商人,外来商人投资房地产建筑业,以每英尺一两白银的低廉地价批给申请人建造房屋。莫仕扬藉此机会成立置业公司,向港英当局申领了大量地皮,兴建了香港摆花街的数十幢楼宇和卅间街的楼宇(因莫氏在这里建了30幢楼房而得名),楼房销售后获取了暴利。他还开设商行,经营进出口杂货生意,获利颇丰。从此,莫仕扬跻身于香港富豪之列,名声崛起,这又为他进一步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开辟商务新渠道奠定了基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