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吉良晨老师
1996年春天,经人介绍认识了吉良晨老师,开始学习杨氏太极拳。吉师教授太极拳认真细致,要求严格,每一式中每一动作都讲解得清楚准确,一丝不苟。吉师讲,学习太极拳要按杨澄甫先生《太极拳说十要》的要求去练,“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因此对于每一式的出脚方向、腰胯转向都要求十分准确。对于每一式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求做到位、清楚,丝毫不得含糊。吉师常讲,杨氏太极拳的拳架经过一百多年数代太极拳家的习练传承,到现在已是非常完美的,没有可更改地方了。这趟太极拳架编排得非常科学,锻炼效果很好,不能随意改动,要十分珍惜前人不断努力实践得来锻炼方法,要保持下去。2004年秋天,吉师开始教授我杨派太极剑,并对我讲述了他过去学习太极剑的不易,要我珍重这趟太极剑。并说太极剑练习的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相得益彰的作用,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水平。
吉老师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不仅武艺精湛,在武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认为太极拳是根据“太极”阴阳二气的转化,不停地运动原理创造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外形内意,内外统一的高级行功运动方式。通过身心协调,做到松、整、圆、匀、稳,意识集中,精神贯注,使心神(大脑)在排除杂念之后,达到动中求静,静中有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阳刚阴柔,平衡无偏,强化正气,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常说太极拳锻炼的至高境界不是操练肌表筋骨皮的下乘法,也不是攻防技能搏击的中乘法,而是身心合一,养生长寿的上乘法。常用《太极拳论》原注:“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养生,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来告诫我学习太极拳的意义所在,以免误入歧途。指导我学练太极拳寻归正道,以致受益终身。
吉老师在传授拳艺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提高修养,强调太极拳的精神是内涵的,修养是高尚的。练习太极拳要不存杂念,做到“精神内守”和“恬淡虚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培养道德修养。打太极拳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精神的修炼。要求我不但要练好太极拳,还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吉师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吉师非常喜欢唐朝虞世南先生五言绝句《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正是吉师的人生写照。
吉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吉师不但教授了我拳艺,而且言传身教地教我做人,十几年来的实践使我受益匪浅。我还深深记得吉师曾经对我说过,你能按我教的坚持练下去,就是对得起我了。这句话使我非常感动,永志不忘。我一定要按吉师的教导,不断将这趟太极拳好好地练下去,以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
董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