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胡金铨(1931—1997),祖籍河北永年,生于北京;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华影业公司广告师、长城影业公司美工、美国广播公司制片人、编剧;1958年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
1963年与李翰祥合导金马奖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后自编自导武侠片。
1964年独立执导《大地儿女》成名。此后执导了《大醉侠》1964、《龙门客栈》Dragon Inn 1967、《侠女》A Touch of Zen 1972等新派武侠片,在港台和东南亚掀起了新派武侠片热潮。
1972年执导的《侠女》在情节与传奇中加上了特务式的追打暗访增加了悬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剧武打,带有浓厚舞蹈格式,他还试图在中国的“禅道”中揉进“剑道”表达自己发挥的“禅学”思想。被外国影评人称为醉人的东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动作、悬念与文艺气质的电影;此片获197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综合技术奖。
1978年他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1965年因《大地儿女 》获第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1987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50位电影导演之一,排名第27,仅有三个亚洲导演入选,另外分别是日本的黑泽明(7)与沟口健二(49)。
1967年《龙门客栈》获第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
1979年执导《山中传奇》(Legend of the Mountain),获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美术设计奖。
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获第二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服务设计奖。
80年代作品风格多样,有现代喜剧片《终身大事》The Juveni zer 1981、古装历史片《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 1983等。
1983年执导的《大轮回》The Wheel of Life获意大利科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届台湾金马奖优秀作品奖。
1990 年执导《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选送第三届香港电影博览会展映。同年,被台湾《世界电影杂志》评为十大华语片之一及该年度台湾十大卖座片之一,还送往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展映。 1992年执导《画皮之阴阳法王》Painted Skin,送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展映。
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龙门客栈》被选入金马奖30周年精选名片回顾。
作为国际知名导演他曾出任过希腊、马尼拉、台湾金马奖等电影节的评委;他的电影美学在《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誉为港台电影史上最早的闻名世界的电影巨匠。
胡金铨是世界公认的武侠电影大师之一,其风格与成就,如电影研究者李道新所说,“以《龙门客栈》、《侠女》为代表的胡金铨武侠电影,在大量新派武侠片中独树一帜,不仅为中国武侠电影确立了经典的类型形态,而且以其作者电影式的追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倾心追慕和对儒释道文化的悲怆感悟中,展现出中国武侠电影独创性的精神深度和文化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