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卢星堂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22407969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2年11月24日

诗情,一草一木都赋精神

发布时间:2012-11-24 09:00:01      发布人: 孝爱天使
有评论家说,卢星堂先生突出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同他发掘出的江南平原丘陵地貌特点与意境有关。而当走进卢星堂先生的画以后,便发现此评说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卢星堂先生的画处处都在告诉观者,他的审美客体不局限于江南丘陵,而是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河岳山川的整个大自然。他之所以能使所有画家共同面对的自然发出自己的个性光芒,是因为他更善于多情地将“诗情”赋予自然万物,甚至一草一木都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摇曳生姿。
  他的艺术世界中,有春华的灿烂,有夏日的悠长,有秋光的深邃,有冬林的蕴藏,有高山的崔巍,有急流的澎湃,有水乡的空明,有高原的莽莽,有村野的宁静,有山矿的喧腾,有风霜雨雪,有世态风情……目之所及,兴之所至,画之所记,因此,读卢星堂先生的山水画,一定能找到共鸣点,因为,他的画不需要读者费心地走进笔墨、走进传统或走进画家的意境,读他的画,我们便能直接抵达心灵,观照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
  卢星堂先生说,他出去写生,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画在心里,他那张8米长3米高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在看了十几天后直接在纸上挥就的。确实,我相信卢星堂先生的“特异”能力,更相信他已在他的心里完成了“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这一认识过程,唯其如此,他的画面构成形式和表现语境才能跳出审美对象的客观束缚,才能自由畅达地写心抒情。不在纸上写生,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卢星堂先生的“从没走过临摹的路子”一说。这不是一种同样的道理吗?学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这也应该是卢星堂先生成功的另一要素。
  当然,在卢星堂先生诗性的意象中,更多的还是江南的景物,无论是林野、雪原,还是汀渚、鸥鹭,或是古木、景胜等,都是江南风情,毕竟它们承载着乡情,那里有他生活工作过的痕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