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31
本馆由[ 心无界梦无疆 ]创建于2010年02月02日

虚云-家庭背景

发布时间:2010-02-02 08:58:38      发布人: 心无界梦无疆

    家庭教育

    纵观虚云大师的家庭教育,与中国当时三教并重的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可概括其家庭教育为儒佛时期与道学时期。虚云大师的家学渊源深厚,父名玉堂,母颜氏,皆书香门第。其父玉堂自幼业儒,饱读诗书,是当地不到三十岁便高中举人的才子,“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幕”。

    虚云大师的家学中亦治佛学,其祖父家“藏有佛经”。虚云大师第一次接触有关佛教的典籍是《香山传》,书中描写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富民幼稚的心。 玉堂老先生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标准严格要求虚云大师,在攻读之余,每有家常事务,总是带上儿子,目的是要求其从生活中增长阅历,励志人生。故而师得以随父经厦门而游历台湾, 随叔父进香南岳,遍游诸刹等,跟随长辈远游,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阅历。

    出家教育

    咸丰八年戊午岁次(1858),师与从弟富国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披剃。出家第二年,依鼓山妙莲和尚 受具足戒,取名古严,又名演彻,字德清。此时他的父亲派人四出寻访,从弟富国于圆具后便参学他方而不知踪迹。师则“隐山后岩洞,礼万佛忏,不敢露面”, 即以礼忏的苦修形式逃避家人的追寻。三年后,他的父亲离开泉州,在妙老和尚的教导下,专修福业,为众作务。

    真正令大师改变无益苦修而走上正途的倒是一个不知名的禅人,他指示虚云大师亲近精严戒律、宗教并通的天台融镜法师。同治九年(1870),师三十一岁时(他出家二十二年后才摸着修行门径,可见求正法之不易),是虚云大师生命由无益苦行而趋于正法的转折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