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秋上文汇山(写于路遥离开5周年)

发布时间:2010-03-01 23:17:49      发布人: 花生壳壳
秋上文汇山(写于路遥离开5周年)
文汇山在延安众多的山名中还不曾出现,也许只有到了延大,才会有人能指出它的具体方位,它就在延大样校园里。
如果站在另一座相邻的山上看,文汇山至多是一个沟峁,根本算不上是山,但从它脚下又无论如何看不到它的最高处,便也就认为它是山了。秋天的文汇山色彩最浓,满山的树的叶子尽染上了各种颜色:杨树、洋槐树是黄叶;桃树、杜梨是红叶;松树、柏树是绿叶;桐树、核桃树是灰叶,还有些不知道名字的树的紫叶、白叶,以及青黄难分的草色与石头的褐色混在一起,五颜六色,异彩纷呈,陕北的秋天多风,不同颜色的叶子被风扯下来搅在一起绕着山到处漂游,给浓烈的色彩又增添了美丽的动感,真是一幅绝好的妙笔秋画。然而,诱人之处,更令人向往,令人动情的是修在半山腰处的路遥墓,它才是文汇山的中心所在。
上文汇山有两条土坡路,一条在山南边,一条在山北边,听说将来要在山上建一座纪念馆,当然还要修一条石头水泥路,但那只是未来的事,现在要上山,还得走这两条土坡路。上文汇山的人很多,他们大都是因为热爱文学崇拜而来,这些人中有军人、学生、干部、工人,也有农民,而且年轻人居多。路遥活着的时候,一直被称作青年作家,写的也都是些青年人的事情,启迪得最多的当然也是青年。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是时代的希望所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烈火一样的热情,能用语言占据青年的心灵,对作家来说无疑是非常的成功,而路遥早就以他的语言和精神感动了一代青年,实在是难得的伟大。土坡路陡峭、崎岖而且尘土飞扬,爬起来很费劲,上不了几十米,人就要喘息出汗,但不管多累,却很少有人停步休息。在这种路上,人们或许才能真正体会到路遥所描绘的那种人生之路的辛酸苦涩,也才能从内深处引发出一种对生活思考来:不多走些崎岖路,人生就少了真实的滋味;不穿越坎坷,就难看到成功与辉煌。
路遥墓在文汇山半腰处的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有点象农村人用的簸箕,路遥墓就在这簸箕的最常深处,紧靠着修造出来的山壁。墓体是半球状的,样子很象一个人额头以上的大脑部分,它包含着智慧,装载着灵感。墓前方是一块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写着“路遥之墓”几个字,碑座上放着许多食品和纸条,还有香烟这都是那些热情饱满的文学青年带给路遥的。离碑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奠基石,路遥纪念馆也要破土动工,除这些之外,平台上还有两棵松树,它们并不栽上去的,而是当时修这块平台时从要砍掉的树中留下的两棵,树身不大,正好在碑的两边,象两个永远年轻的护卫,日夜守护着作家的亡灵。站在碑前,一股沉重的气息会冲破爽朗的秋风将人的思绪全部笼罩。路遥如果还活着,到现在也不足五十岁,而五十岁对作家来说可能才刚刚成熟,成熟就意味着要收获,就象在这秋收季节,有谁愿意看到一片金黄突然被无情烈火吞噬呢?不要说修什么美丽的纪念馆,就连简单的墓和碑,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愉快地欣赏,如果没有它们,路遥可能已经拿到了遥远地方那个叫诺贝尔先生的奖金。
路遥墓周围的山峁上尽是树,站在墓前看这些树,它们的色彩比在山下看到的更清楚,但却没有山下看到的那样浑然一体,有些零散,有些错乱,不怎么顺眼,也不很美丽。地上的黄土不断地备钻进人的眼睛,山上的秋色过没有山下看到的那样动人。所以,秋风吹来时,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想想路遥,他的一生总那么出人意料。二十几年前,当他还在山这所大学读书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哪个穷困潦倒的他会成为中外弛名的大作家;几年前,当他在文学路上走到辉煌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想到他会突然逝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又有谁能想到历史对他的评判,传送抑或是谴责。历史毕竟是历史,它虽由人创造却并非人所能把握。路遥描绘着一个平凡的世界,而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这平凡世界中的一员时,也许就不得不承认,他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其实已经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就是路遥的伟大之处。
文汇山的四周都是山,对而的山上有一片果园,站在路遥墓前能清楚地看到挂在枝头的累累果实。那座山下是几排窑洞,窑洞前面有河流和菜地,过了菜地是城市的大桥,接着是高楼大厦间的街道和草坪,最后是延大校园,它就接近了文汇山。如果那几排窑洞和菜地还算是农村标志的话,那么眼前无疑的正是一个农村与城市的交叉地带。路遥和他作品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这个交叉地带。他出生在一座山上,在窑洞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后来带着向往与追求走进城市,在城市铸造了辉煌,最后他又厌倦了城市,准备再走回窑洞,在路他逝去了,结果被别人扶上了文汇山,他生在山上又死在山上,终点回到了起点,生命的轮回看起来这么简单,走起来怎么就那么难……
到了路遥墓,文汇山其实才上了一半,另一半的路就更难了。但这毕竟只是一半,根本不是上山的终点。只要稍有些追求的人是不会随便就半途而废。所以,还是耐心地顺着土坡路继续往上走。等到了山顶,眼前就突然变得开阔,目光的尽头绝不是对面的山,而是很远,很远,直到天地相接的地方……秋风夹带着浓浓的果香迎面吹过,沉重了一个旅程的心情一下子也变得轻松起来。低头再看文汇山,它正被一片美丽的色彩包裹着,确实是一幅绝好的妙笔秋画。
走下文汇山,站在延大校园里,看着那整齐壮观的六排窑洞和那一群群朴实的青年;回味着那山那墓和那碑,不论谁的心里大概都会同样的感慨:文汇山其实比泰山还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