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政事之余闲,发为诗歌的人(图)蒂尕

发布时间:2014-07-30 22:15:34      发布人: 派拉
        在《柏泉人引以為豪的人物》一文中,我曾说过:“三甲张氏家族学风浓厚,先祖们均有勤笔免思、捉笔耕耘的好习惯。思路敏捷才华出众的他们,曾书写出数额不菲的诗篇和文章”。禹木公(讳三异)就是一典型的代表。他满腹经纶才思敏捷,书写文章从不打草稿,那真是,洋洋千言喷薄而出一气呵成。所著文章均有为而作,作必有所劝诫之力。大藩文章极富哲理,文字华丽光彩照人。他一生中撰写文章、诗词很多。遗憾的是,留存于世的作品又极其有限,其他先祖就更不用说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多方史料,并从各种渠道打探、收集终于从史料、本家、知情人提供的资料上,知道了鲜为人知让费解的原因:
       在沧海桑田多事之秋的数百年里,天灾人祸、兵荒马乱常有发生。汉阳丰乐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更是财物难于保存的主要原因。北部山岚起伏,东西南三面湖汊纵横,烟波浩淼水系连绵不断,不啻一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但,地处府河湿地地丰乐里,亲临汉水紧靠长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走向,使这成为水域难于疏通的集散地。这里地势低洼水源充沛,极易泛滥成灾。
       加上明清时期特别是康乾盛世,这里人口陡然增长,清初时节已经发展到上千户。人们生存对土地需求量日趋扩大,围湖造田、向低洼要地行动连绵不断,人为对自然环境的侵蚀,遭成自然水系的严重的破坏。
       自清道光年间起,这里的水灾就很频繁,特别是1905年张之洞在汉口修筑张公堤后,洪水消泄通道再次锐减,水在东西湖(柏泉)一代潴留时间更长,使这里的灾更加深重。这里居住的人们是水来逃荒而去,水落再回来耕田。一个在起居难安动荡生活中的人,很难做到对文献、书籍的保全,这是作品留存在世有限的主要原因。
      另则,浓厚文化底蕴,喜读爱书的家风、自小所受教育,使张氏家人岂能数典忘祖。祖训导:"汝辈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人",这十七个字孙铭刻在心,张氏后人从不敢逾越半字。所以在上任执政期间,个个勤政为公、体察民情,在消除匪患那更是身先士卒。他们鬻產(变卖私人财产)赈灾,鬻產垫交纳赋税(替灾民),那更是累见不鲜。勤政为民乐于施善、做公益事业的先辈们,告老还乡后,先后不同程度出现没款出刊的窘迫现象。介于上述二点,留存于世的文章、作品有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作者,眼见自己哇哇坠地的“孩子”,苦于囊中羞涩,竟然让它泯灭(沉睡)家中,不能如愿打印成册出世。这对于著作者来讲,其残酷程度,不亚于亲手扼杀自己的儿子。
      禹木公(讳三异)在任南陽知府时,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医文化,宣扬医圣张仲景的丰功伟绩,於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医圣故里南阳,募捐建造了“医圣祠”。并亲自为药王张仲景建墓立碑、撰文题字。“医圣祠”自修建以来香火不断,日益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不同的碑亭结构,端庄美丽的外表,及那纂写精赞碑文,一切均让后人称赞叫绝。
       在越州赴任太守期间,越怕刻意职守,和胞兄讳如榜一样政绩斐然,被当地百姓呼为慈父。史书中记载:“他灾年亲自露中祈雨,组织村民灭蝗,多次鬻產(变卖私人财产)赈灾。他平价卖粮,救活千万贫苦百姓。他判案神速准确,不放过一个坏人,更从不冤枉一个好人。他片言断案的本领,已在当地成为茶余饭后的佳话。他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敢左敢为,行动果断有魄力,曾孤身进山智擒匪首,铲恶除霸保障一方平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故深受百姓爱戴”。
      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政绩斐然勤笔耕耘的好官,回乡后仍念念不忘乐于施善。修桥、铺路、建祠堂、创建义学、捐腴田、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奔波。
      禹木公有17个侄儿,豁达宽容的他一视同仁,均看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为让其安心读书以谋仕途,禹木公和其父恢浩公(讳士彦)一样。当年,恢浩公因不忍族人为沉重的养马徭役倾家荡产,总是独自承担所有税负。禹木公拿出家中腴田510亩,让17个侄儿每人30亩,让其好生读书。他还时常开仓济粮,帮助穷苦佃户逃避饥荒,曾多次拿出钱财,帮助贫苦的佃户办理婚丧喜事,每到岁末年底还要拿出银米,救济边缘地区的贫苦农民。

       据史料记载《来青园文集》,还是在他(禹木公)离世二十一年后,由长子鹤眉公(讳伯琮),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整理打印成册的。
       为此、禹木公生前好友、同仁,纷纷前来祝贺,见书如见人。他们除了敬佩禹木公的才华外,更仰慕其人品。曾被康熙大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宋荦,也专程赶到丰乐里,为《来青园文集》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顺治己丑,先文康公校士南宫,得人最盛,而张公禹木尤以文誉重于时。其后历官南阳、樵川司马及越州太守,所至卓然有声。政事之余闲,发为诗歌,以吟啸其所志。其文章皆有为而作,作必有所劝诫,士大夫每传诵之。予时获尝一脔,心仪久之,顾未读其全集也。
       年来蒙恩,予告归老西陂,日以文章自娱。而禹木嗣君鹤湄观察奉特简来莅中州,威惠兼施,刑清德洽,数月之间,都人咸乐其化。今年春,邮示其先人遗集为《来青园诗文集》者如干卷,为《雪史》者如干卷,手书殷勤,属予为之序。予读其文温粹雅驯平中之音也,其诗风流吐纳成连之响也;其《雪史》决疑晰枉,蔼乎仁人之言也”。
       被誉为治世能臣的鹿佑,他在序中写道:“古来政绩、文章之盛,久推张氏。然京兆、渔阳政绩传矣,而文章不著,洗马、司业文章美矣,而政绩无闻,若是乎兼之者之难也。汉阳禹木张先生,少负隽才,成进士,初任关中广安令,迁宛城、樵川两郡丞,复领越州刺史,所至有惠爱声,余官浙时即已闻其梗概。”
      为此书作序的还有,陈国祝、张凤英、陆浚睿等人。其中陈国祝在序中道:“过初人文莫盛於已丑,(禹木公已丑年进士)已丑莫盛于吾楚,吾楚莫盛於汉阳....。”
      康熙三十年(辛未)夏月初三,禹木公在老屋湾家中无疾端坐而逝,享年八十有三。当时伯琮、仲璜两兄远在滇粤为官,公务缠身没法赶回来,父亲的丧事,只有委托家中的三弟叔珽代为办理,等告请皇命批下后,在匍匐奔丧。叔珽带领家中侄儿们,将父亲葬于柏泉白虎山墓,作酉山卯向(风水术语)。待两位兄长赶回丁忧守制,已经到了秋天。
      禹木公不光是位成绩斐然的官员,管辖下的百姓称他为慈父,他还是位多产作家,他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文人蓊郁是张三异家族的最大特点,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的同时,延续了自己知白守黑做人理念。仅就著述类而言,从张三异开始,代有传人,他们的作品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医学等,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现将已知禹木公著作列举如下:《四书疏义》、《书经翼注纂》、《雪史》、《明史弹词》、《廿一史弹词注》、《廿二史弹词》、《感应篇注释》、《丹溪心佐附余》、《子丑新稿》、《诗家全体》、《来青园诗文集》、《文词合刻》、《江城纪事》、《痴龙文集》、《诗家全体》等。主编《绍兴府志》,另与临安陈大夫合编《历科程墨》、《五经文鉴》。(待续)

禹木公撰写的《痴龙文集》(鹿佑书写的序)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