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简公撰<张氏墨存>初衷 蒂尕字汉阳
《张氏墨存》是居住在汉丰乐里(今东西湖柏泉街办事处),三甲张氏家族的先祖们,在历届,开科取士乡试中,脱颖而出佼佼者的“乡墨”,即所中举人的试卷(文章)。八股文是明、清开科取士,科举制度应试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形式。八股文又称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古时人们习惯将八股文章谓之“乡墨”。《张氏墨存》就是三甲张氏先祖、先贤们,科举中的“乡墨”荟萃,即试卷的汇集。
从清朝顺治丙寅科(顺治三年)到光绪甲午科(光绪二十年),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共出举人,据已统计上的人数,为二十(人)。据家兄,近期从日本新传回的资料看,曾祖手上有“五世乡贤,八省名宦,廿科甲第,百忍家声”的一枚印章。资料中记载:除行简公外,还有位伯祖是举人,那就是仁字辈的仁動。现已查明张氏家族举人有:如榜、汇升、三异、伯琮、坦让、天謨、坦谔、坦麟、坦熊、任莘、任邺、任燕、任艺、鼎、芸、莆、陆崶、行简、治仁、仁勲,二十位举人。此乃,“八省名宦,五世乡贤,廿科甲第,百忍家声”之家,此印章后有述。
本籍共录二十位举人中的十一举位的试卷,每人三篇,共计三十三篇。尚缺如榜、三异、伯琮、坦谔、鼎、行简、治仁、仁動九人的试卷“乡墨”。
《张氏墨存》编辑、刊刻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编撰者张行简1(详见历史人物.才俊)。《张氏墨存》的资料搜集过程、编辑目的、皆写入在“后序”中。在后序里,他这样写道:“咸丰年间,曾从族人处获读〈先代乡会墨汇订〉刻本,比询柏泉族人,既皆散佚无存。复函至江陵族人,寄来抄帙,唯康乾年间乡墨十八篇而已。幸近年访同乡旧家借抄,得康熙年间先代乡墨十二篇,内二篇有阙。附以道光年乡墨三篇,纠合重梓。所阙失讹误者一仍1其旧,题曰《张氏墨存》,俾族众世守之。卷首冠以科名谱,非敢耀门阀也,冀见册者按谱而稽,或藏有册中未备之墨,即刊墨之阙失讹误有可校正者,概然见示,续成全璧,盖不胜日夕企祷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仲夏,后裔行简”
如行简公在后序中所述,是他收集先祖们的乡墨、书籍后的夙愿、是他为柏泉三甲张氏家族,近百年来所做的最大贡献。可叹的是,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存在不敢谈、怕谈“封、资、修”及四九年前的往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期《人民日报》发表重建乡贤的文章,为传统乡贤体制洗去无虚有的恶名。其实,乡贤制是国家稳定的根基、是传统道德理念标准的楷模、是最低一级行政办事机构、是替政府办事不拿工资的“公务员”。
在恢复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教育的今天,重温八世祖张三异训诫:“汝辈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很有必要。弘扬三甲张氏家族敦厚、豁达、乐善好施的传统,和《八省名宦,五世乡贤》的那种奉献、舍得的精神,做一名,上对得起祖宗,下不愧于子孙的中国人。
汉阳三甲张氏先祖们,大多热衷写作,勤于、善于动笔,曾撰写诸多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包括未付梓的手稿,但,留存于世的少之甚少。好多很有价值的书籍、古籍,毁于灾难、兵燹、政治运动;更多则因清贫,无力出刊面世而随风夭折......。
据县邑志记载:三异公四代人,辛勤耕耘三十五载的《廿一史弹词注》,由于手头拮据无力付梓,《廿一史弹词注》“视履堂”刻本,是在三异公逝世十九年后,由儿孙相助才得以传世。《廿一史弹词注》的首次刊印,时间在康熙四十九庚寅年(1710年)。
曾为雍正爱臣的张坦麟,生前写下诸多文章、奏折和书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他,同样因无力出刊,眼巴巴看着书稿“胎死腹中”。那种失望和痛苦的心情不言而喻。现留存于世的文稿、书籍,多半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御批奏折。
这类付梓拮据的现象,在先祖们中不胜枚举。据柏泉的耄耋老人回忆:老屋湾《张氏宗祠》后内天井两侧厢房中,原珍藏着大量先祖们的手稿、书籍和御赐牌匾。上世纪四十年代未的那场大火,虽烧毁了些,但,宗亲们奋力扑救下,仍挽回不少书籍。一九五八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在拆除老屋湾的《张氏宗祠》,把建筑材料拿去修嫘祖庙的小学(校)。先祖们的手稿、书籍、牌匾丢失尽矣,万劫不复实在可惜!
各位宗亲、好友,热爱张氏家族文化,为之耕耘的张明祥主任,多年来,一直为此寻觅、挖掘、奔波、操劳。编撰有《来青园全集》、《明清时期东西湖的豪门巨族》、《张三异年谱》等,他于二零一一年在崇仁路黄龙书店内,偶遇《张氏墨存》,用重金购回珍藏,今爽快地转送于我。并言之:“作为后人收藏的意义更大,我仅保存资料足以......。”如获至宝都爱不释手的我,一天来均在小心翼翼地翻阅,品味、阅读。
这(册)光绪庚子年(一九零零年)卷墨书香的古善本,对于我们整个家族,以及社会来讲,真的是太珍贵了!据我所知,武汉市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中没有此本。现将孤本,(起码我是这样认为),拍照,复印装订成册,便于更多古籍善本爱好者,查询、翻阅。这也是完成,行简公编撰《张氏墨存》初衷时的,最好、最贴切的方法。
注:1. 张行简(1835—1906),字敬亭,号儒三,汉阳县柏泉(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著有《四书骈字集解》、《啸孙轩攒存》、《啸孙轩诗文集》、《春秋分合纂》、《汉阳县忠节录》、《汉阳县忠节祠记》、《汉阳县郡城记》、《汉阳县公款簿》、《张氏墨存》等。同治六年(1867年)汉阳县编修县志,被聘为分纂,后因赴京而未终其事。次年回乡,新志告成,谬误甚多而遭邑人批评。张行简著《汉阳县志沿革表疑》,对新志《沿革表》中的疑点一一考证,又偕同学许盛春著《汉阳县志校》,纠正新志讹谬数十条。后利用教学空闲时间编纂《汉阳县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