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续写红军魂-- 张宜步
“天苍苍,夜茫茫,无边无际草原上,红军战士战自然,马列主义是武装!”这是讲师团成员、老红军战士张宜步,在第三次穿越草地途中,身受重伤后,趴在战友的肩膀上写下的一首歌谣。
70多年前,张宜步和他的战友们正是一边哼唱着这首歌谣,一边互相搀扶着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路。每当回忆到这段往事, 95岁高龄的张宜步感慨万千,他说:“当年,要是心中没有对党的信念,不敢想象长征能够胜利;今天,正是这种对党的信念,激励着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上个世纪90年代,张宜步因为治病的需要,来到了上海水电路干休所。到了不长时间,他就听说水电路干休所的老干部们,要成立一个宣讲党的理论的老干部讲师团。张宜步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找到团长王维福,要求报名参加。“张老,这讲师团可是要上高山下海岛的,您的身体受得了吗?”一些老同志半开玩笑地问他。
“年龄再大,身子骨再差,我也是个共产党员,是党员就要为党担担子,这没什么好讲的!”从此,张宜步便成了讲师团的第一批成员。
参加了讲师团,张宜步心里却没了底。他和老伴犯起嘀咕:我文化水平不高,上海这个大都市,大家见的世面多,我讲的课他们爱听吗?
“你不是红军吗,这点困难还克服不了?”老伴的一席话提醒了张宜步,“红军精神拿出来,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而红军精神,体现的就是对党的信念,这正是最值得我去宣扬的东西!”
于是,张宜步又拿出当年长征路上的那股劲,把自己革命岁月的感受梳理出来,认真备课。很快,张宜步的课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家都知道水电路老干部讲师团里有一个讲课好听的老红军,纷纷专程来请他去讲课。
2006年9月,上海文新集团和水电路干休所联系,想请张宜步去为他们做一次宣讲。当时张宜步已经94岁高龄了,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干休所政治处杨瑞华主任思前想后,还是把这件事对他讲了。当张宜步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什么时候去?”
当员工们看到微微颤颤的张宜步走上讲台时,都自行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集团方面考虑到张宜步的身体状况,让他讲20分钟就可以了,但张宜步一讲就是70多分钟。其间,宣讲多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
这些年来,张宜步越讲信心越足,他还不断地创新宣讲的方式,把自己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收集起来的500多枚珍贵的像章、纪念章整理出来,办起了“红色回忆展”,获得了听众的好评。如今,这个展览已成了讲师团的一个品牌。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张宜步参加讲师团14年,各类宣讲累计有350多场,听众达4万多人。听见这个数字,笔者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