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蓝妍祭奠爷爷百年
我的爷爷
爷爷过世那年我四岁,一个懵懂孩子的记忆少之又少,能留在脑海里的片段甚至很难都联到一起。
我还能记得他在哈尔滨老房子的客厅里读报纸,我似懂非懂的听。报纸里说:吃肥肉不利于身体健康。我就和爷爷说:我不要吃肥肉……一次爷爷和奶奶吵架后他偷偷哄着奶奶的话,却被我听见后鹦鹉学舌了一遍,结果大家都笑了……我还记得爷爷去世那天很多人在哭,每当家里进来一个人就会引起又一次的哭声,一段一段的哭声像海浪一样叠起。在我那个年纪不知道一个人去世意味着什么,大概是恐惧和一点悲伤。
爷爷走了那么多年,却从未消失于我们这个姓蓝的大家庭。每每家庭聚会总是能听到大人们在说一句话:咱爸活着那会儿……是这样过节的;咱爸活着那会儿……不让做这个;所以,这样的点点滴滴,我知道了很多关于爷爷的故事,而这些来自父辈们的讲述,而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相信这里面有大家的追思和怀念的成份,但我也能看到一个家庭传统的传承,这种传承不是靠书籍,手册或者家训,而是来自于身体力行,潜移默化。
我看见爷爷的孩子-我的父辈,无论男女无一例外可以做一手好菜,他们都喜欢自己动手、勤俭持家、勤奋做事,超乎周围人的心灵手巧(可能这点造就了我们家三个人从事艺术工作)。他们永远穿着整洁,居室清洁规整。这是一种自尊,自爱,自得其乐的性格。这就是我通过观察父辈,通过我的父辈谈论他们的父辈(我的爷爷)得到的最大心得。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家传。家传的东西除了手艺,还有生活之道,处事之道。这是一笔难能可贵的遗产。它不是金钱可分享给下一代,它需要言传身教,通过漫长的时间继承。这笔遗产不会被花光,用光,它会继续传承下去,变成弥足珍贵的财富
有时候我会梦见爷爷,他在我的梦里头发和胡子都变成白色的了。好像他从未去世,好像时间一直继续着。我更愿意相信死亡不是一次不能相见的别离,而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方式。这样我会觉得失去的亲人并未走远。
马上就到了爷爷一百周年的诞辰日,作为孙女的我写下心中所想,纪念我们大家庭里的家长--蓝树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