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佘自强老师
又是一个周三,本应是去省中医找佘自强老师取下一周靓汤稿件的日子。每周三,佘自强老师总会在省中医五楼坐诊,当我走进诊室时,他总会站起身来微笑相迎,并取出稿件一一摊开,向我细心交代见报顺序,再一路把我送到电梯门口。然而今早醒来一打开手机,我才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他了。
一年多前,我刚刚接手《今日生活》版,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和佘自强老师的靓汤缘分。广州人爱汤,主妇们得意的美味汤羹,很多是从生活版面左上角那个专栏里取经的,而每期专栏的寥寥数十字,都是佘老师用钢笔一笔一划写在稿纸上,再由我一字一字敲进电脑里的。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他手稿时的吃惊,大大的信封,上面工整写着收件人是我。他坚持当面交稿,每次都拉我坐下笑眯眯地说“你等一下哈”,然后再认真地拿出钢笔,在每一页标上见报日期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时间不能乱,周末的汤很重要,因为大家周末休息,正好可以煲个好汤”,他总这样嘱咐。他也坚持每次只给我一周的稿件,“天气经常变,汤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他说起汤来头头是道。
除了例牌的“今日靓汤”专栏,我们还时常一同商量些应时专题,对于稿件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还会站在专家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上周才见报的《高考别紧张,先喝碗靓汤》专题,他很早就提醒我,“高考马上要到了,接下来还有中考,我们要不要做一期专门针对考生的专题?”而随“节气专题”一同推出的节气养生板块,需要他帮忙撰写稿件,他也一口答应下来。
对我来说,佘老师不仅是位优秀专业的撰稿人,他更像一位慈爱的长辈。每次见面,除了例行的交代稿件,他还会和我话家常。“你们编辑辛不辛苦?”“最近有没有休息好?”有时我生病了,他就立刻变身主治医生,叮嘱我睡眠不好要喝什么汤,湿气重千万不要吃什么。最让我难忘的,是每次我离开,佘老师都坚持送我到电梯门口,有几次他轻拍我的后背说,“后生女,千万不要驼背啊!”他带着爷爷一样的笑容,直到电梯门徐徐关上。
我不曾想过这张总是微笑的脸,有一天会突然不见,我也不曾想过,这样一个每周都见的长辈,有一天会突然失约。我才发现有些习以为常,竟有这样深远的力量。佘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的每一个字,谢谢您的每一句叮咛,谢谢与您相见的每一个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