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的克星
1998年9月,36岁的杜云从部队转业到秀峰区检察院工作。
看到同事们将一个个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杜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之情,感到检察工作的神圣。他一边刻苦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一边虚心向同事和专家求教。杜云在中级法院当庭长、精通法律业
到检察院仅半年时间,杜云就顺利通过了高检院组织的“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取得了检察官任职资格。2002年初,杜云调到反贪局工作。
2004年初,秀峰区检察院反贪局接到群众举报彩调团领导和财务人员在1993年到2000年期间集体贪污公款数十万元,随即该案被列入侦查计划。
没有具体时间、数额、人员,从何入手?“查账,找证据。就是大海里的针也要把它找出来!”杜云在案件分析会上说。
谈何容易。攒了七八年的账本有600多本,挤得办公室里走不开人。杜云和同事们每人一个计算器,一头扎进了账本里。一张一张翻阅单据,一笔一笔记算数额,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刚过春节的深冬,寒气袭人,杜云双手冻得像红萝卜似的。足足熬了五天五夜,把600多本账本查完了,办公室一片欢呼声。拿到了证据,杜云和同事们又是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终于将3名贪污犯送上了法庭。
2005年初,杜云接手受理调查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原财务处处长王某涉嫌挪用公款案件。到公安局经侦支队翻阅案宗时,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财务科出纳韦某的一张50万元定期存单复印件引起了杜云的注意:一个出纳怎么会长期定存50万元在一个银行呢?杜云觉得背后肯定还有文章。按理说,该案有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这案子算查到头了,但倔强的杜云不肯就此罢休。他打电话到秀峰区检察院要求将韦某带回办公室,并立马找到“借款人”苏某和有关当事人调查取证。这步棋走得出人意料,苏某说出了事实真相,韦某也随后招供。原来,韦某和财务科长苏某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挪用单位公款60万元存入银行,并贪污公款7万元。
苏某落网后,杜云趁热打铁,穷追不舍,又查出了苏某的丈夫冯某贪污公款5万元的事实。拔出萝卜带出泥,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3名在职厅、处级领导干部涉嫌贪污、受贿20多万元的重大案件,也被杜云顺藤摸瓜,连根挖起。一起极其复杂、隐秘的“连环案”、“案中案”就这样因为杜云超人的警觉成功破获!
2006年3月,杜云担任秀峰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后,更是冲在查办案件第一线,亲自挂帅查办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
2004年年初,桂林市政府征用甲山乡土地,补偿了农民1000万元土地补偿款。钱还没分到村民手上,就被秀峰区原人大代表、甲山乡甲山村委会主任李某全部挪用私自借与刘某,从中捞取好处。2006年5月案件由市人民检察院移转到秀峰区人民检察院,杜云主办这个案件。
此时,行贿者刘某已经潜逃,没有证人和证据,案子陷入了僵局。为了抓捕行贿人刘某,杜云和同事放弃双休、节假日,一次次深入甲山乡调查取证。一天一个知情人打来电话举报,刘某刚从桂林火车站下车,在附近一个茶庄喝茶。杜云和同事收到消息,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不停蹄赶往茶庄。杜云看着刘某在茶座里悠闲地品茶,谈笑风生,若无其事的轻狂样,想起村民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顿时怒火中烧,一个箭步跑上去大喝一声:“刘某,你被逮捕了!”看着犹如神兵天降的杜云,刘某被吓得面无人色,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