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
181888年的恩格斯20年初冬,诞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父亲老弗里得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1837年,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到营业所学习其厌恶的经商。
1838年8月,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不来梅当办事员。在这个自由和民主思潮彭湃的城市,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并以“弗·奥斯沃特”为笔名写下许多激情诗篇。其中1839年发表的《乌培河谷来信》为代表作。1841年9月,他为了服兵役而来到柏林。业余时间就到柏林大学听哲学讲课。很快成为了“黑格尔青年派”中积极的一份子,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对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别家人,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曼彻斯特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心。在那里他开始真正深入工人阶级的生活。并且在这段时间,认识了还是《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1843年冬天,恩格斯认识了爱尔兰工人姑娘玛丽·伯恩斯。不久后,两人开始同居。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8月恩格斯返回德国巴门老家,途中经过巴黎和马克思见面,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青年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写完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2月马克思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几个月后,恩格斯同样迁到布鲁塞尔帮助困境中的马克思。
1846年8月和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6月,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后来进一步完善成《共产主义原理》。同年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与马克思合作拟定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及严密的阐明了他们的学说,后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4月,和马克思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才能;1850年前后,民主革命失败;恩格斯和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压迫,经济拮据,恩格斯于1850年11月重回曼彻斯特纺织厂工作。以便继续资助马克思,一待就是20年。期间他和马克思以书信来往,并在多份报纸上发表评论。并且进行涉及各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军事。在未署名发表的军事评论《战争短评》中,他被公推为军事权威。此时他的语言才能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阅读运用12种不同的语言文字。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路线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10月,移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支持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1878年《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问世。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士三人团的改良和投降主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