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是红二十八军最好的大后方___李世焱将军遗著3
岳西是红二十八军最好的大后方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同志领导我们在安徽省岳西县的凉亭坳重新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我们只有一千多人,而敌人集中了三十万人的兵力,前堵后追,左右围剿,使用了他们所能够使用的残酷手段,疯狂地对我们进行反复围剿,妄图消灭我们,但是,红二十八军的指战员们在高敬亭同志的领导下,在鄂豫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重新合作,鄂豫皖军民奋力坚持的三年游击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回顾五十年前艰难险阻的里程,历史的画卷历历在目。红二十八军成立后,即在鄂豫皖边区包括今天的岳西县全境,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以鹞落坪为中心的一块游击根据地,以此为依托,南下北上,东征西战,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红二十八军先后召开九次重要会议,其中有四次会议是在岳西县境内的凉亭坳,黄尾河,店前河,茅山四个地方召开的;红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派出的十一个大便衣队,其中有八个设立在岳西县境内,即大岗岭便衣一分队,鹞落坪便衣二分队,羊心凸(杨仙凸)便衣四分队,小河南便衣五分队,沙村河便衣六分队,后河山便衣七分队,妙道山便衣九分队。马家河便衣三分队和万山便衣八分队的
活动区域也多在岳西县境内。一句话,岳西是我们红二十八军最好的大后方。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岳西老区人民同鄂豫皖其他地区的人民群众一样,发扬了无私无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全力支援红二十八军。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对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业绩如下:
第一。踊跃参军参战。出现了许多父子参军,兄弟参军,全家参战的动人事迹,象鹞落坪的沈家才、沈超、沈淦父子三人齐参军;沙村河的刘汝聪、刘汝炽、刘汝明、刘燮东兄弟四人齐参军;汤池畈的储道恒、储道政、储道明兄弟三人齐参军。众多的人民在各地便衣队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有力的配合红军开展对敌斗争。
第二。用生命来掩护红军和伤病员。岳西的大岗岭、鹞落坪、小河南、枯井园、象形地、沙村河、横河、石门山南田等地的人民面对敌人反复清剿。冒着生命危险,积极配合便衣队利用山棚、石洞办红军医院,养护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在这些红军医院里,只有极少数的红军医护人员,大量的采办药品、医疗护理、生活供给、安全保护等等艰险的工作都是人民群众长期负责。其中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象总铺河小便衣队为掩护红军伤员安全转移,队长朱南荣率七名队员,正面阻击一营敌军,战至弹尽刃卷,全体壮烈牺牲。中共岳西县委书记叶朗清也是为了掩护红军伤员而英勇牺牲的。大岗岭便衣一分队队员王定发的妈妈——余翠花,被敌军捕去,逼她找儿子回来“自首”,余翠花老妈妈为了使儿子坚定不移地当红军,她自己竟舍身自尽了。
第三。节衣缩食,支援红军。在那艰难的日子里,岳西人民宁愿自已吃糠嚥菜,披巾挂片,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衣物、油盐拿出来支援红军,表现了老区人民高尚的革命品质,例如,凉亭乡农民查永安一家十四人,节衣缩食支援红军,三年中先后共献出大米五十斗,食盐三十斤,猪油二十斤。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农历)国共合作后,便衣一分队指导员宋青云同志登门道谢时写了一张证明,查永安保存至今。此类事迹,岳西人民比比皆是。 、
五十年过去了,岳西老区人民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对红二十八军无私支援的英雄业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