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焱将军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70916349
本馆由[ 怀念 ]创建于2011年04月08日

红色的记忆 李世焱将军与高敬亭的战友情

发布时间:2011-04-09 20:59:38      发布人: 怀念

红色的记忆

李世焱将军与高敬亭的战友情

一场春雨过后,把一簇簇映山红催得四处姹紫嫣红的乱放。整个大别山区犹如画家笔下的泼墨画,一改冬日的荒凉与苍白变得美丽起来。1936年的这个春天,对于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四团二营六连长李世焱的心情来说,显得有些沉重。当然准确的说他现在应该是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二分队四班班长。此刻,他正和班里的战士坐在麻城龟山顶上一块硕大的青石上。旁边战士的说笑声,丝毫没有感染到他的情绪,可以说这个时候他连死的心都有。
    就在一个钟头前,他被军政委高敬亭派人叫到军部。就在他踏进军部大门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只看到军政委脸色不好看。当然,最近军内大张旗鼓地进行“肃反”,一下子揪出那么多的“改组派”和“第三党”,作为二十八军的政委,心情肯定不会是那么靓丽的。在他喊了报告声半天后,才发现军政委正在用一种敌视的眼光瞅他,他意识到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果然,高敬亭开口了:“听鄂东的同志说你是“第三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今天跟我说清楚。”高政委的话晴天霹雳般地把他击蒙,“嗡”的一声他觉得自己的头大了,脑子已经不管用。“第三党”可不是闹着玩的罪名,早在鄂豫皖时期,红军部队就开始清查“第三党”、“改组派”。从那时起,一场名为“肃反”的运动就始终坚持着。面前这个二十八军的政委对那些被称着“第三党”、“改组派”的人是恨之入骨的,对这种人他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经他手处理有这类问题人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死的很惨!当然在这炮火纷飞的年代,为保证队伍的纯洁,是不能对那些混进革命队伍里的奸细和叛徒心慈手软。但问题的关键是李世焱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和“第三党”这个可耻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17岁参加革命开始,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背叛党,背叛红军。为了革命,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他家里的房子。杀害他慈祥的父亲和心爱的妻子……
   “当然,你救过我的命,只要你将问题向我讲清楚,我是不会杀你的。”面对着昔日的救命恩人和得力战将,脾气火爆的军政委一反常态放缓了严厉的语气。
   “军政委,我不是第三党,也不知道什么是第三党,叫我怎么交待呢?我把枪交给你吧!”说完这个27岁的汉子孩子般伤心的哭起来。
    望着嚎啕大哭的李世焱,高敬亭的心情也是难受的,他的思绪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几个月前李世焱舍命救他的那段时光中。那时敌人正集结优势兵力加紧对红二十八军的“清剿”,企图将这支鄂豫皖的主力红军消灭掉。部队几乎是无一日没有战斗,不巧的是作为红二十八最高领导的高敬亭却不幸患上疟疾,持续的高烧让他死去活来,战士们只好做一个黑布担架抬着他四处转战。就在经过潜山妙道山时,突然从前面的山坡上斜刺里冲出一股敌人,他们一边跑一边大声的喊:“弟兄们,拦住那个黑布抬子(即担架),不要跑了高敬亭!”千钧一发之际,正是眼前这位年轻人率领着六连沿山脊与十倍于我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拚杀,才换来自己的安全。

不久,就在高敬亭的担架行进在英山白石尖的一条山岭洼地时,搜山的敌人发现他们的行踪。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高敬亭现在想起来还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由于山洼的地形狭窄,兵力根本无法展开,给高敬亭担任警卫任务的战士们只有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很快敌人就发现这副黑布担架,纷纷向这边扑过来。可以说那一次他根本就没有打算生还,他拉出手榴弹的引信,准备等敌人再靠近点便拉动引信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这危如累卵的时刻,身边的警卫班长徐满友下意识的向李世焱喊道:“六连长,快上来,老洪(高敬亭的化名)危险!”李世焱听到喊声后,抬头一看情况紧急,迅速转身从腰间扯出几颗手榴弹不顾一切的冲过来。手榴弹打响了,警卫班和六连的战士及时围拢来,高敬亭才得以脱离险境。从此,这位六连长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责任心,便在他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烙印。
    但此刻他的心里是清醒的,复杂的斗争中,感情替代不了制度!“不要哭,我说过,你救过我的命,不会杀你。但你要把问题讲清楚。”高敬亭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态度。
    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象别的怀疑有问题的人那样被关起来,而是解除六连长的职务,下到手枪团二分队当班长。大概这也算是军政委不大相信他会成为第三党的一种诠释吧。
    就在李世焱胡思乱想的当口,一阵激烈的枪声从对面山脚下传过来,他定睛一看,发现军政委和几个参谋正带着警卫班边打边往这边撤,敌人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抢占李世焱右下方的一个小山包将军政委等人包抄消灭掉。
   “军政委危险。”这是从李世焱脑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他急忙带领身边的四班,向小山包猛插,不一会儿就与敌人交锋了。
    高敬亭这边压力一减,马上意识到有人顶上去了,他拿起望远镜向山包看去,“又是这个李世焱!”心中不由一热。同时他也发现面对着强大敌人的竟只有十几个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及时增援,这十几条生命的处境将是十分危险。
   “徐满友!你马上带着警卫班冲上去,支援四班。张参谋,你迅速通知部队增援。快,动作要快!”高敬亭喊道。
   “那军政委您怎么办?”警卫班长嗫嚅道。
   “我自己会照顾自己,你们快点执行命令,贻误战机,我枪毙你!”高敬亭厉声的说道。
   
随着部队的不断增援,红军迅速的控制住战局,终于将敌人打退。高敬亭再一次的转危为安。
    战斗结束后,高敬亭一直在山包下站着,直到看见李世焱等人走下来,才不被人觉察的吁了口气。当然内心的感受只有这位军政委自己才能够体会了。对于这次战斗,他只淡淡的对李世焱说了一句话:“今天你打的不错,不是你抢占山头,我很难走脱,谢谢你又救了我一命。”
    李世焱的第三党的问题就这样不冷不热的搁了起来。这在红二十八军肃反历史上可以说是不多见。军政委虽然不提这件事,但李世焱心中却始终是个疙瘩,这到不是说军政委将他从连长一下子撸到班长不服,对于职务上的高低,他从不计较。不被组织理解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
    应当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对于促进李世焱问题的解决产生一个转机,那是他下到二分队当班长的一个月后。二分队队长,指导员也因第三党的问题被关进军部审查。可就在这个时候又与敌人遭遇了,战斗就要打响,二分队却群龙无首,这个仗也就不好打。二分队的通讯员、号兵向军政委请示怎么办?高敬亭想了半天,派人将李世焱找过来。
   “现在派你到二分队当队长,快去集合部队投入战斗吧!”高敬亭说道。
   “军政委,前几天说我是第三党,现在叫我当队长,我这个队长怎么当呢?”李世焱的犟脾气上来了。
   
高敬亭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向二分队的通讯员丢了个眼色,机灵的通讯员和号兵将他双手一架。“拖”出了军部。于是他这个第三党嫌疑人当上手枪团二分队队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当队长,自然而然就产生战死沙场的念头。在带领二分队出战时,他不顾一切地冲在前面。说来也怪,人一想死,那枪弹硬就是要跟他作对似的,只在他左右翻飞,而没有打中他。同时,他身先士卒的行动,带动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劲头,他们伙同兄弟部队一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人没死成,战功到是立了一件。
    于是他便成了二十八军唯一一个带着第三党帽子当队长的人。为这事李世焱一直想不通,他对分队指导员说:“这个军政委呀,不知他是怎么想的,让我带帽子当队长,这个工作可怎么搞?唉!”说完这些他不由重重的叹了口气。
    看着李世焱愁眉苦脸的样子,指导员忍不住“噗哧”的笑出声来。“你这个李世焱呀,真是迂腐的不行。你想想看凡是被军政委怀疑过但未深究的人有事吗?他不放心你,会让你当队长?你呀,你呀,哈哈……”指导员爽朗的笑终于化解了他心中的疙瘩。
    11月下旬,高敬亭率手枪团出击国民党商城南部地区民团,捣毁了四道河一带的围寨。战后,高敬亭决定将李世焱留下,带领三分队与商南县委便衣队一道恢复地方工作。为了继续打破敌人的碉堡封锁线。李世焱和县委书记张泽礼等一起研究,决定采用化装战术,首先袭击熊家河一带的碉堡。
    26日,三分队和商南便衣队在熊家河附近一个叫天鹅抱蛋的山沟里化装,利用头一天与敌十一路军打了一仗的机会,扮成十一路军的“伤兵队”,有的躺在担架里,有的扎着绷带吊着胳膊,有的则拄着拐棍。大家走出山沟,对面山头便是民团的碉堡。堡内的敌人冲着“伤兵队”问是哪一部分的。李世焱让一个操外地口音的战士回答:“我们是十一路军,送伤兵到立煌县去。”堡内的民团不以为然,“伤兵队”迅速靠近碉堡,冲进去缴了团丁的枪。李世焱对俘虏进行一番教育,让他们将卸了枪栓的枪扛上,走在“伤兵队”的前面,叫开了第二个碉堡。就这样,三分队和便衣队在李世焱和张泽礼的带领下用这种化装战术,一天内拔掉了熊家河以北的十几座碉堡。夜幕降临,这支“伤兵队”又乘胜拔掉了敌人在徐家围子的移民点。至此,熊家河地区的碉堡全部拔除,为开展地方工作扫除了障碍。消息传来,高敬亭兴奋的一拍桌子:“好个李世焱,说他是第三党,鬼都不信。以后谁说他是第三党,看我怎么治他!”
    不久,李世焱的第三党问题终于得到昭雪。那天,他被高敬亭叫到的住处,一进门,高敬亭如沐春风的笑容让他感到特别的温暖,高敬亭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蔼地说:“李世焱同志,这段时间委屈你了!”千言万语尽在这简短的一句话中,李世焱觉得一年多来所受的委屈已消失殆尽,心中只有激动,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看着铁骨铮铮汉子泪流满面的样子,高敬亭轻轻的说了句:“想哭就大声的哭吧!不过,你时刻要记住,作为一个革命军人,要经得起革命的考验,无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你的心要始终向着我们的党,时时刻刻听从党的召唤,要相信党,相信组织,因为这是我们革命的力量源泉,革命胜利的保证呀!”“军政委!我知道,呜呜呜呜”军政委的住处里爆出一阵无所顾忌的哭声……
    193777,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联合抗日。1938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十八军和各地游击队、便衣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任支队司令员,下辖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李世焱调司令部任教育参谋,半个月后,调九团一营任政委兼党总支书记。6月,九团撤销建制,成立特务营,直属支队领导,李世焱调特务营任政委兼营军政委员会书记。在高敬亭的直接指挥下,在舒城和桐城之间出击敌人。825,特务营在舒城大杵街首战日军大获全胜,毙伤日军51名,缴步枪7支,军毯10条,望远镜一架。揭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当地军民的抗日情绪。
    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19395月,高敬亭同志被新四军军部以所谓的不听调遣为由而错误处决。消息传来,李世焱的心情十分沉痛。副营长找到李世焱哭道:“营政委,支队长死的冤呀,看来军部派人来是不准备用老干部了,我们将部队带走,自己打日本人去吧!”看着泪流满面的副营长,李世焱的心如刀绞。他深深的知道,这支由老军政委高敬亭亲自带大的部队,对高敬亭都怀着一种特有的亲情,他象父亲,象大哥。可现在这位让他们推崇的领导却死在自己人的枪下,这不由得不让四支队广大指战员感到悲愤。但副营长的话又让他想起为他平反那天军政委对他的一席话“你时刻要记住,作为一个革命军人,要经得起革命的考验,无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你的心要始终向着我们的党,时时刻刻听从党的召唤,要相信党,相信组织,因为这是我们革命的力量源泉,革命胜利的保证呀!”“是啊,在革命的征途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们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领导这一条却不能变啊!如果我们现在把队伍拉出去,做的岂不是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了吗?如果军政委在天有灵,是一定不会让我们这样干的。”想到这儿,李世焱镇定地对副营长说道:“不要听信谣言,不要害怕,决不能逃跑!”为了稳定部队,李世焱又找各连干部谈话,要求各连干部听从统一指挥,不论何人来调队伍,没有他的签名盖章,都不要执行。关键时刻,李世焱以他坚定的立场,细致的工作,稳住了军心,保持了部队的完整和统一。以后,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中,还是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牢记着军政委的那段话。凡事以党的大局为重,时时刻刻听从党的召唤。
    19851010,李世焱将军出席安徽省岳西县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五十周年大会。会上他作了关于红二十八军的战斗历程和高敬亭的历史功绩的发言。发言中,每每忆起军政委的音容笑貌,他不由得老泪纵横。往事萦回,历历在目,在岳西的几天中,他重游了当年二十八军战斗过的地方,回忆着当年那烽火连天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看到岳西县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得最多的就是他当年的老首长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他无数次从内心深情的呼唤着:“军政委,我又回到当年战斗的地方了,这里的变化真大呀,您应该暝目了。”松涛阵阵,宛若军政委那爽朗而又欣慰的笑声。于是他握笔写下了《回忆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兼怀高敬亭同志》诗六首。
              
志为人间铲不平,孤军奋起树红旌。
八千子弟谁为首,智勇双全高敬亭。
              
蒋家临危尚求安,榻畔岂容扰梦酣。
为去寡头心腹患,长驱虎豹入深山。
              
三载坚持险仗多,全凭热血护山河。
身经百战忘生死,慷慨临风国际歌。
              
难言最是战时艰,野菜充饥无怨言。
风雪寒侵岩石裂,红军身上尚衣单。
              
士勇还需将有谋,敬亭筹划计良多。
独夫围剿成虚话,坐待倾巢唤奈何。
              
革命功成享太平,将军屈死未甘心。
于今功过终评定,长使同袍泪满襟。

李世焱;原名李式焱。湖北省红安县人,1909923出生,19293月参加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黄安县二程区苏维埃袭击队排长,河口县特务营政委,红二十五军连长,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分队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参与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支便衣队——二程区便衣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营政委、团政委,第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淮南独立旅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皖东、淮南等地的抗日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副书记。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先后两次负伤,在淮海战役中,右耳被震聋致残。新中国成立后,李世焱先后任皖北军区副政委,安徽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委,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