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铮音生平
戚铮音,生于1909年,1933年8月在上海国立同济大学附中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秘书。
1934年12月、1936年3月先后两次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仍坚持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经营救出狱。后由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送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经组织介绍,在国民党浙江省警备区第三游击支队任连队政治指导员,以后曾担任浙江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代秘书、第二儿童保育院院长等职。任职期间,多次到抗日前线,救护数百名受难儿童,并自编教材,对儿童进行革命启蒙教育,有许多难童,后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领导干部。1941年初,中共浙江省委遭到破坏,她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在国民党反共高潮的恶劣政治环境中,她利用保育院这块基地,掩护不少革命同志。
1943年6月,去重庆任妇女辅导院总务股长、《现代妇女》杂志社编委等职。抗战胜利后来上海工作,先后在储能中学、南洋女中任教。解放后,在市教联、教育工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参加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并留校先后担任教务科科长、老干部文化班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委员。
1962年2月调南汇县中学,后任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不顾年迈体弱,搜集整理大量革命史料,撰写上百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并在本县各个乡镇作革命传统报告。
她尤热心于教育事业,每年逢“六一”儿童节,她都要给孩子们送去礼物,生前还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献给南汇县教育基金会。平时为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形象生活在群众之中。1986年4月,被上海市委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命名为先进离休干部,1986年7月,被中共南汇县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她的一生,历经艰难曲折,政治上蒙冤受屈,但她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1988年,9月15日在她病逝的前一天,党组织告知她:她的政历问题全部澄清。她含着热泪捏住领导同志的手说:“谢谢党组织的关心……”。
戚铮音一生未婚。生活俭朴,却一次上缴党费3000余元。1986年,南汇地区遇风灾,捐款千元。还经常购玩具赠给托儿所、幼儿园。1986年,被评为市先进离休干部、南汇县优秀党员。1988年9月16日临终遗嘱:一万元存款捐给南汇县教育统筹基金会和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藏书赠大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