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尧去世
革命老区南京六合冶山东王长寿街上,一位93岁的老人1月26日突然去世,得知消息后,地处苏皖交界处的许多市民纷纷自发地到老人家,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为老人作最后的送别。
50万字红色文化材料留后人
老人名叫马福尧,今年93岁,2018年1月26日突然去世了。儿女们含着眼泪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惊讶地发现:身为老中医的老人,并没有为子女们留下什么丰富贵重的物质财产,仅有床头一大摞子老人生前写的50万字,介绍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字材料及红色旅游规划。市民王龙宝含着泪说:“老人生前为保护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做了许多事,吃了许多苦,我们东王革命老区的知名度一天比一天高,全都离不开老人家生前的大力宣传啊。”
据了解,老人生前常说:“东王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不能在我们手中断了,要让下一代人知道东王过去红色的历史,不能忘本。”对于保护、传承当地红色文化,作为抗战时儿童团团长,他看到东王绝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因长期无人保护和无经费来源,因年代久远,加之自然灾害等因素,自然损坏严重,或不复存在,或因城乡发展正面临被拆迁和改建,有许多熟知当年红色故事的民间老人,现已离世。老人心中很急,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激发起老人要为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做点事情的愿望。他不顾年事已高,曾多次自费外出上门搜集红色资料,有时步行数十里,到有关当事人家中了解并记录当年当事人与新四军之间的红色故事,回来后将材料进行整理,常常忙到深夜,一年四季经常吃饭不按时,冬天里经常饭菜冷了再热连续多次。
有一次,听说天长市新街镇有人有相关故事,老人立马与当事人联系,第二天就步行六七里到王店坐公交车,坐车十几里到新街下车后,再步行三四里,上门搜集材料后,再原路返回,当天就步行二十多里,虽然很累,但是老人也很兴奋,回来后立即进行了整理。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地方乡政府开展撰写乡志,老人主动承担此项工作,因不会骑车,老人步行到周边村庄采访知情人、当事人,足迹踏遍了原东王乡30多平方公里的每村每庄,搜集长寿街一带当年路东八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成立情况、江苏省委地下交通站情况等资料,他撰写的文字材料大多被当时的《六合县志》采用,曾成为当地开展主题教育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