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失败了15例
郑萌珠诞生的经手医生张丽珠出身名门,父亲张耀曾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法学家,民国初年担任过两任司法总长,“七君子事件”中是沈钧儒的辩护律师。张丽珠1937年中学毕业时的愿望,是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要制造飞机,还要开飞机”。这个立志要造飞机的女子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最终应了父亲的意愿,走上从医之路。
1960年,张丽珠来到刚创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工作,从事妇科研究,从此与试管婴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1978年,世界上已经出生了第一个试管婴儿。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试管婴儿陆续出生。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借助国外人员和技术,1985年4月16日和1986年11月,都分别诞生了试管婴儿。1984年中国大陆也开始筹备学术技术攻关。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的刘平回忆,当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湖南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联合向卫生部提出申请,明确提出要做试管婴儿,并且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担任妇科主任的张丽珠是当时的发起人之一,“项目不能以‘试管婴儿’的名目出现,舆论对这样的实验并不鼓励,为了多生一个人而努力,肯定不是当时国家的方向。于是根据人口多的现实,更名为‘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的研究’。”
张丽珠回忆,当时还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一共给了10万,我们三家(医院)一家分3万余元,但是各干各的。”在此期间,外国专家应邀来北京,给10多对中国年轻夫妇做试管婴儿手术,但是没有一例成功。后来两位美国专家带了全套医疗器械又去了广州,做了15例也全部失败。但是,这些没有打击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继续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决心。
张丽珠认为,外国专家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使用的腹腔镜的方法不对路。“中国的不孕病人,多数是因结核病造成,达30%,表现为盆腔粘连,卵巢不能暴露,用腹腔镜根本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