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椿
思 椿
李苗
早春二月,春潮涌涌,烟雨濛濛,思春的季节里,我真的开始思椿了。
思绪拉回28年前还真不容易,细节模糊了,只能隐隐绰绰回忆起与许椿共同学习生活的星星点点。
1984年10月教育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举办了全国首届研究生班性质的新闻“助教进修班”,来自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位高校教师,相聚在人民日报9号楼,开始了一年半的进修生活。相会即有缘,许椿和我也成为其中一员,并且因为是紧邻而有更多的接触和理解,并结下深厚友谊,延续至今。
1、 常客
当时我们班是研究生院新闻系的首届助教进修班,没有正式的宿舍,人民日报9号楼二层的办公室全部腾出来作为宿舍,我们三个女生的小房间正好夹在两个大房间中间,两边各是八个男生的宿舍,因为我们宿舍正好有部办公电话,这下好了,我们宿舍真的成了办公室,我们三个成了接线员。许椿人好厚道热情,当然就很忙,找他的电话也很多,我们经常对着隔壁用天津话大喊一声,“许椿,电话”,“来了!谢谢!谢谢!”随着一声浓重的天津味,憨憨的笑脸,不停地作揖的椿就出现了,带着浓浓的烟草味道。许椿好神侃,国际大事,传奇武侠,海阔天空无所不聊,其实有些本不是女生的爱好,但是他慢悠悠的腔调,磁而厚的男中音,稍带打结的话语,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无知少女。枪炮剑戟,政治权谋,旧闻轶事都让他演绎成了我们爱听的故事,有时连隔壁的其他男生也嗡过来,加入神侃大军。许椿是我们宿舍的常客,也是我们最热情的帮手,放假开学迎来送往买票办事等,我们都很喜欢找他,也许就是他的热情和无私,他成为我们当之无愧的班长。
2、 烟枪
手里永远夹着一根烟,似乎成了许椿的标志性符号。本来男人抽烟,女性都会比较反感,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对他就没有反感过,其实班里既有50以上的,也有20刚出头的,有很多都是抽烟的,男生的宿舍是根本进不去的,有的人就很招人烦,许椿不是,也许是因为他很自觉,到我们宿舍打电话,从来没见他手里拿着烟。
3、 酒神
烟酒不分家,这在许椿身上也是一体的,我们班有来自东北、大西北、中原和南方的同学,南方同学基本烟酒不沾,而一群豪放的北方汉子,酒是不能或缺的,所以两边宿舍的男生常常对酒当歌。记得有一次许椿宿舍的一帮人可能喝的高兴了,跟我们隔墙对歌,我们宿舍三个女生,除了广州的涂虹是“左嗓子”,我和武大的夏琼,都是一副好嗓子和一肚子的歌,二人对付五六个男歌手,绝对不让须眉。这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酒神许椿了。记得他当时唱了一首《草原之夜》,淳厚的嗓音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4、 月老
都说许椿热情,助人为乐。他在履行班长职责的同时,还不忘牵线搭桥做月老,当时班里有许多刚毕业和还没有毕业就来进修的“小同学”,班里的大哥们都会起哄乱点鸳鸯谱,许椿也认真地加入到这个行列,也算是最起劲的,牵手西东,撮合南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共同撺掇下,最北的男同学和最南的女同学,最终走到了一起。许椿功德也到七级浮屠了。
5、 侠迷
平时许椿话并不多,显得有些木讷,然而,只要一起侃大山,每当讲到英雄豪杰神奇侠客,他就会两眼放光,口若悬河如滔滔之水。他哪来那么多侠客故事啊,听同宿舍男生说,原来他常常躲在被窝里,通宵达旦地读武侠小说,难怪经常早上上课看他就像睡不醒的样子。记得送别许椿时,穆弘老师提到,许椿曾经说过,“我死也要死在讲台上”,好一腔英雄豪气,如今做教师的,有谁还能说出这番话语?!真性情,真热爱,真英雄,如今还有谁能比肩!他的这份英雄情结或许就是那时通宵被窝里读武侠沉淀下来的吧。
斯人已去,我等苟活,二十八年过去,许椿班长的形象在心中真的高大鲜活起来。
思椿思椿,燃一支好烟,敬一盅醇酒,摆一杯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