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71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09年12月11日

背后不平凡的良村岭下人(少将李良汉)

发布时间:2010-03-16 09:06:2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良村战场故址在兴国县良村镇圩镇周围,1991年秋冬,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半年。很熟悉那一带里的情况。2004年11月4日,我从莲塘战场骑摩托车过来,只是在那座红军烈士纪念塔下拍了二张照片,便呼啸而去,本来我并不打算单独写文章。近日有一位将军后代路过这里,看见这座旧塔,想了解一下塔的背景和这场战斗历史,当地居然无人能答,几经曲折,才将讯息转到我处,我忍不住又要饶舌几句。
   1931年8月6日傍晚,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战争,已经进行一个多月了,其主力部队,已经分头挺进到苏区腹地兴国境内,而数万红军主力,却仍象赣南山区沉沉的暮霭,有影无踪。第三路进击军总指挥上官云相把他的指挥部安放在良村圩的万寿宫内,他接到旅长谭子钧的报告,说莲塘方面发现红军主力。上官云相并不在意,一面命令谭旅就地设防,一面命令第二旅、第三旅从良村出发,增援莲塘,同时命令已经到达城岗圩的第郝梦龄师回良村驻防。
   7日清晨,良村的第二旅遵照昨晚的命令,天一亮就整队出发,赶往莲塘。上午11点,他们赶到了莲塘与良村交界的山谷隘口大坳,数万红军已挟莲塘胜利的余威,呼啸而来,敌人猝不及防,敌旅长张銮诏慌乱中下令就地抵抗。枪响不过半小时,一个旅的敌人被打得烟消去散,张銮诏死于乱军之中。
  我站在大坳隘口的茶亭里,这里宽不过四、五米,前后都是陡坡,鹅卵石砌了一节山道。东西两侧均为高山,南北两边都是峡谷,峡谷两边就是莲塘、良村二个圩场,距离都是15里,是一个天然伏击战场。当年张銮诏旅从北面登山时,红军第三军团已经于昨天半夜就迂回到这里严阵以待。
   红军歼灭张銮诏旅后,红旗直指良村。午后1点,良村战斗打响。午后3点,红军占领良村圩。
  我从罗子坳以达良村圩,费时一个半小时,包括期间在坳口停留和在没有桥的溪河之间行驶。而红军却在8个小时之内,在30华里之间,打了三仗,打死打伤敌人1000余名,俘虏敌人3500多名,缴获步枪3500支、机枪40多挺、花机关60多支、驳壳60多支、迫击炮14门、电台2架、子弹30余万发。
   有战斗必定有牺牲,我曾经专门研究过红军的良村战斗,从尘封已久的档案里,查找出了当年红军战斗结束后的伤亡报告如下:
  红一方面军莲塘、良村战斗伤亡失联络情况统计表
  部队番号 负伤干部 负伤士兵 阵亡干部 阵亡士兵 失联络干部 失联络士兵 备注
  红三军团 51 375 11 108 1 64
  红三军 13 75 11 50 5 173
  红四军 55 297 13 66 7 223 第11师未统计
  红七军 1 35 2 14 50
  合计 120 782 37 238 13 510 1700
  
  
  胡玉春根据红军各部队当年的战斗详报综合
  
   良村圩傍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是1955年一位返乡的老红军提议修建的,当时良村镇属于吉安地区永丰县管辖,永丰县民政部门拨款建塔,但塔刚建完,碑文尚未来得及雕刻,良村乡已于1956年2月划归兴国县管辖。
   当年红军追歼逃敌后,在大坳的岭下村,有一位放牛的小少年,就从战场上拾起一杆步枪,追上红军队伍走了。1955年,他已经成为解放军铁道兵少将,骑着马返回故乡,崎岖的的山路折坏了跨下马腿。1991年,老将军再次还乡,汽车仍不能开到红军故战场岭下,他只能站在这个塔下眺望当年的战场。宝塔静静地伫立在这烈士血洒的土地上,刚刚半个世纪。将军的后代再来到塔前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塔是为谁而建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