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编委易学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28832876
本馆由[ 永恒追忆 ]创建于2015年06月17日

舌尖上的重庆一中

发布时间:2015-06-21 11:48:16      发布人: lvhong
那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亲密,人们刚刚从食物匮乏中走出来,就开始匆匆探究食物在裹腹之外的味觉密码。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尼玛君爷和他的同学们在重庆一中渡过了3年的高中生活,这3年值得记忆的东西很多,但时至今日尼玛君爷的记忆则更多地关乎食物,无论脚步走多远,只有当年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各奔前程的天南海北,另一头则牵绊着记忆深处的重庆一中。 清晨,尼玛君爷总是从酣睡中如约醒来,他知道,那是食物对胃囊的召唤!早餐间或有花样翻新,但主角仍是稀饭、馒头和榨菜。中国“北面南米”的主食传统反映了肇始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方式的分野,前者是旱作农业,后者则是稻作农业,此时,稀饭、馒头在这里完成了对话与和解,当然,作为媒介的是巴蜀特有的榨菜,最为奇妙的吃法是尼玛X爷的发明,将榨菜塞入掰开的馒头,那正是三明治的中国实践。也许,这些食物不能算可口也能不算丰富,但即便是这样,它们也为尼玛君爷们提供了人体必需的6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这也是他们整个上午精神饱满的秘密所在。 午餐照例令尼玛君爷期待,当第四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像听到号角的兵士,肾上腺素快速分泌,脚步变得急促,于是教室走廊、楼梯和通向食堂的道路满是奔跑的尼玛君爷们,有点“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意思。其实,食材一如既往的普通,技法也遵循着大锅饭的心传。倒是一种独特的容器赋予了这些平凡的食物奇异的味觉感受,那便是带把的大号搪瓷盅,粗糙的米饭、发暗的蔬菜、带毛的猪肉以及汤汁在这里相遇,碰撞产生出裂变性奇观,寡淡的饭菜于是变得温暖和有滋有味。当然,也不是没有惊喜,高二上学期,当西太平洋暖湿的东南季风吹来,在尼玛X爷的引荐下,尼玛君爷们在一墙之隔发现了美食的秘境――沙区食品公司食堂,他们的最爱是猪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滋养脏腑,滑润肌肤,补中益气的功效,那分软糯鲜香至今还残留在唇齿之间。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尼玛君爷们过多地涉入,沙区食品公司食堂的生态遭到了破坏,从此谢绝了他们。 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尼玛君爷的味蕾开始有些倦怠,这也意味着晚餐应该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真的要分清那些食材和味道,如今似乎已经欲辨忘言。精彩总是有的,那就是并不会准时出现的现烤面包,这种西人的食物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可以说是面的包抑或包的面,再以酵母、鸡蛋、油脂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发酵、整型、焙烤、冷却等过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焦黄的外皮酥香,层状的内容柔软,富含饱和脂肪和卡里路。当然,珍贵食物的获得,总是要历经艰险的,那就是漫长的排队,而且说不定还是一场虚空的等待。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前戏,高潮在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后的夜宵,那也是尼玛君爷们施展简单厨艺的舞台,开水冲泡脱脂奶粉、麦乳精进而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即食伊面”,再辅以饼干、蛋卷之类,已然让他们喟叹时势的造化,这当中,“即食伊面”算得上美食的极致体验,面条通过蒸煮、油炸,形状固定,开水冲泡后,面条、脱水蔬菜慢慢舒展,调料溶解,香气浓郁,爽滑弹牙。当然,用电热杯煮一个荷包蛋,不仅代表了厨具的进步,更代表了厨艺的成熟。更令人叫绝的是尼玛X爷的创造,他按照祖先朴素的酸碱平衡法则,让皮蛋与橙汁邂逅,至于幻化成出怎样奇妙的滋味,尼玛君爷们一直还在猜想中。 太阳照常升起,日子在平淡中孕育传奇。周末,对于那些不回家的尼玛君爷们,或许正是一次次美食的撒野,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食物交流,那是他们与天空与大地的约定。重庆一中正门外的小面摊、后门外的夜市都留下的他们的身影,凉面、凉粉、豆腐脑、蹄花饭……应该算是对他们一周勤奋后最好的犒赏。 美食的寻觅意味着一定的冒险,尼玛君爷、尼玛X爷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那是高考第二天数学考试结束后,两位爷决定就在设在重庆三中的考场对面以美食来庆祝顺利过关,菜肴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山城啤酒是不该忘记的,这种以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饮品,还是让两位爷的中枢神经由兴奋转为抑制,下午的政治考试当然有点晕。 当然,这些与食物不得不说的故事,更多地属于尼玛君爷这样的住读生,至于那些非住读的尼玛X爷们,尼玛君爷们只有羡慕的份了,他们可以在放学之后回到那个叫作“家”的地方,一个离开之后才更想起的地方,那里,即便没有满桌珍馐,但一定都是妈妈的味道,他们惟一的遗憾或许是少了尝试食物更多的可能性和失去对食物最为原始的冲动。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上路,尼玛君爷们启程、落脚,而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燃起对食物的欲望。从个体的迁徙到食材的聚散,从烹饪的演变到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不曾停歇。 时间是食物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转瞬30年,在时间这一酵母的作用下,所有的味觉都发酵成了一种复杂而多元的记忆共同体,分不清具体是什么,总之有点甜,那是太阳的味道,也是月亮的味道,那是夹竹桃的味道,也是法国梧桐的味道,那是青春的味道,也是生命的味道…… 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尼玛君爷们的脚步怎样匆忙,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他们,不忘从来处来,认清向去处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此文是学君为高中毕业三十年而作。特以此表达对学君的怀念。


    写信时间:2015/06/21 14: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