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治学 曾经逃学到图书馆看书
出生于1930年的桂诗春,遇上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既无法像上一辈人那样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也不能如后一辈人那样在正规学校完成普通教育,只能时断时续地接受初级教育。在颠沛流离之中,父辈好友、邻居等人成为了其启蒙教师,旧书摊则是其最初海绵般吸收知识之地。
从旧书摊淘宝,到参加读书会,正是长期的大量阅读,弥补了桂诗春在系统教育上的缺失,并明确了人生方向。“书院的课程枯燥无味,我觉得在书院的局促生活里自己的思想像一朵鲜花难以绽放。”他曾回忆道,当感到书院难以容身时,他便开始逃学,自己跑到一些公共图书馆去看书。这个时候他已经立下志向,要当文学家或翻译家。在武大求学期间,他又决定自学文艺批评,于是捧着一本前苏联出版的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的选集到图书馆去看。
求学时期的自学习惯,一直跟随到工作之后。桂诗春曾透露,自己一开始从事的多门课程教学中,有几门是其从未学过的新课,靠的便是努力和自学。之后转向研究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他都是自己开书单,一本本读下来,然后开课、写讲稿,走的还是自学为主的故道。在他看来,治学就是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