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翻译家孙仲旭为何自杀?
消息一出不少认识他的作家、翻译界好友皆表示惊讶,皆因事发突然,不少人不久前还与孙仲旭有过工作往来。在向《外国文艺》编辑部确认后,媒体人雷剑峤受孙仲旭家人之托发布通告证实此事,证实了孙仲旭的离世。孙仲旭因翻译耶茨、E·B·怀特的作品、《一九八四·动物农场》、《麦田里的守望者》、《门萨的娼妓》等书被人们喜爱,昨晚豆瓣读书网站还自发发起了纪念孙仲旭的活动。新浪微博上,孙仲旭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8月4日,是关于阿罗德·布罗基《情感教育》的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中文译本中,除了首位译者翻译的版本,译林出版社在2007年推出的孙仲旭翻译的版本最受关注,至今销售已近10万册。孙仲旭曾说,翻译这本书让他走上了翻译之路,对他影响很深。
作家冯唐在微信朋友圈中写自己与孙仲旭“深交很久,缘吝一面。眼睛一湿,人似草木,走好。”作家阿乙在微博上写“读过孙先生五六本译作,受益很多,广州见过一次,谦卑之人,就活在书本上吧。”著名翻译家余中先称“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很喜欢孙仲旭的译文,给他做过编辑,一直以为他很年轻,很有为。前年年底还去广州跟他一起逛街吃饭。愿他安息。”
孙仲旭一位老友在纪念文章中沉痛称:“仲旭兄,我不是不喜欢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以这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不会再有更新了,你的博客,你的每月购书,你的每月读碟。我的朋友作家黄孝阳说,我们一直希望文学能够帮助自身抵御现实中那些痛苦的匕首,可是‘受过文学滋养’的你却依然弃世,为什么?”
让不少读者熟悉孙仲旭,是因为他翻译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2003年孙仲旭在《深圳晚报》发表《我译奥威尔》一文,文中写了自己翻译乔治·奥威尔名作《一九八四》的故事:“译林(出版社)后来又约我重译《一九八四》,准备和《上来透口气》一起出。一开始,我顾虑董乐山先生的译本珠玉在前而有些犹豫,后来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翻译了出来,主要原因就是这是本非常压抑的书。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经两度落泪,当然有一个原因是我目前业余从事文学翻译,译的都是我真正喜欢的书,所以在感情上比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