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柯:一部活着的现代国画发展史
大凡与龚柯谋面者,皆以“龚老”相称,一曰资历高,二曰年岁大。现年94岁高龄的龚柯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顾问,门下高徒纷纭,名作如星汉灿烂。翻看龚柯老先生的画作,就是一次荡气回肠的享受和灵魂的涤荡过程:山峰突兀,似倚天之剑,云烟缥渺,宛凌霄仙境,凝神遐想,不由得心也高了,境也高了,志也高了。
艺术贵在有根
龚柯的山水,雄奇、秀丽、刚劲、简洁。构图丰富、多变、恢弘。雄奇者,奇峰耸立,剑指长空;恢弘者,大气磅礴,苍茫浩荡。构图的繁简虚实、水墨的浓淡干湿、色彩的轻重变化都处理和运用得别开生面,形成清新灵秀、博大雄浑的艺术风格,被画界称为“龚氏山水”。
龚柯原名龚祥礼,1916年生于开封,与他同时代的山水画家时至今日已经屈指可数。龚柯一生躬耕于国画山水田园,他的作品反映着几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而呈现的时代精神风貌。
龚柯说:“艺术贵在创新,更贵在有根。”20世纪国画与西画的碰撞融合中,龚老一直坚守着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受到古都文化滋润,从儿时临摹家族人物画像及担任过开封道台的爷爷的藏画开始,龚老便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
1933年,他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艺术科,受业于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李剑晨,并受到后称“黄河老人”的谢瑞阶先生的教诲。初窥艺术门径,即从名师,求善学,所获甚丰,这使他更加迷恋丹青。1936年,他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师从黄宾虹、汪采白,并忝列潘天寿、齐白石、王雪涛等诸大师门墙,刻苦研摹唐宋元明及当代诸家名迹,绘事大进。
1942年,龚柯应国立艺专教授常书鸿之聘,在地处戈壁滩的莫高窟研究敦煌艺术。当时的敦煌千佛洞,一派荒凉萧条景象,只有两个喇嘛一个道士。晚上,风沙袭人,他却深深陶醉于石窟中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笔画和彩塑。在幽暗的石窟中,他常常借助摇曳的烛光,潜心研究北魏至元朝的石窟艺术。
深厚的国画根底加上学贯中西的名师影响,龚柯的山水画以传统笔墨为主,兼有西画的功底表现,画幅间物象皆错落有致,布局得体,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墨中藏味,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