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壮志酬
书画界评龚柯“在鱼龙混杂中为龙,在泥沙俱下中为金”。其中一层意思就是龚柯把民族大义融入作品,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大气魄,和君子喻于义的人文精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艺专在战乱中辗转迁至四川庐山。龚柯随校南下途中,将艺术生命的青春融入生活的大炼炉中,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与同学、现代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等作画于墙垣,演戏于街头。
1939年,龚柯从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合并后的昆明国立艺专毕业,被中法中学聘为美术教员,并受聘傅作义为其兼职家庭美术教师。但不久之后龚柯毅然放弃月入100块大洋的高薪,辗转陕甘宁青等地宣传抗日。
1944年,国画大师、国立艺专校长潘天寿聘请龚柯任艺专讲师。任教期间,龚柯与李可染、朱德群、赵无极等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怀抱一腔艺术报国的热血与激情,热情洋溢地挥洒自己的青春。
1950年10月,龚柯出任郑州日报社美术组组长。在此期间,他除配合抗美援朝、经济建设时期及时配发了大量的写实美术作品,并创作出建设中的人物组画,《人民日报》等媒体竞相刊发,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建设热情。
投身民族独立和发展事业中,他从爱国主义的角度认识理解传统绘画艺术教化社会的功能,将宋代绘画守意于“反映生活”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儒学艺术观“表意性”的理念融会颖悟,形成“龚氏山水”内涵和形式格调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和精神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