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占昌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14666286
本馆由[ wangjianzhong ]创建于2011年08月30日

两袖清风终不悔 琴心剑胆写人生

发布时间:2012-07-15 21:19:33      发布人: wangjianzhong

两袖清风终不悔  琴心剑胆写人生

——追忆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占昌同志

                         甘季

2011813凌晨,陇原人民的好儿子,纪检战线老领导,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占昌同志走完了85年的人生之路,离我们远去了。追忆他走过的革命道路,无论是在烽火硝烟的战火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时期,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光明磊落、无私奉献、心系群众、清正廉洁,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向往真理  投身革命

1944年,王占昌——一个17岁的少年与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向往光明的进步青年一样,在合水罗家畔乡参加了革命。从那一刻起他就选择了一条崎岖不平却又荡气回肠的人生道路。

王占昌出身在合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艰难时世的年代,他渴望改变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命运,毅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了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积极参加西华池战役,转战子午岭一带,而后又参加地下党工作,身负重伤。19497月,踏着隆隆炮火,随甘肃工委进驻兰州,开始了他和平年代的工作。他先后在省委党校、省卫生厅等单位工作,19659月被任命为中共敦煌县委书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身陷囹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虽身处逆境,却始终抱着坚定信念,不说假话,不伤害同志和不损害国家利益。重新工作以后,他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80年,王占昌同占从酒泉地委书记调任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勇挑重担  筹建纪委

198110月,王占昌同志担任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第一书记,负责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他很快理顺了工作头绪,迎难而上,积极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在短短二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筹备工作,为今天全省纪检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筹建工作中,王占昌同志一直非常重视筹建干部的思想建设。早在1981223全省纪律检查工作座谈会上,他就阐述了自己对纪检工作的认知,他说纪律检查工作确实难做,但只要有一个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敢于坚持正确的,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他认为纪律检查工作就是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而是否敢抓、敢管是涉及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正与不正的问题。同时还指出一些同志现在“不能批评,不敢批评也不愿批评”,并严肃批评了社会上流传的“多栽花,少栽刺”、“维一个人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打一堵墙”等错误思想。在实践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筹委会等各种场合主动刨析自己,开展自我批评。

王占昌同志在筹建和主持省纪委工作期间,在省委的领导下,为从严治党和严肃党的纪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在查办案件方面,他对违纪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亲自主持查办了一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他主持查办的某企业乱发奖金一案,《人民日报》作了报导,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198312月,王占昌同志同志出色的工作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在甘肃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当选为省委常委,担任重建后的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清理“三种人”  纯洁党组织

1982年,中央55号文件出台,针对治理“文革”后遗症,开展清理“三种人”专项工作。王占昌同志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排除阻力,克服困难,为纯洁党的组织和端正党风党纪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三种人”的核查工作,王占昌同志坚定地认为既要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又要实事求是地保护同志。在对“三种人”的甄别中,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防止扩大化,但首先要坚定地去清理。他确定甘肃省区分“三种人”的根据是本人对党对人民所造成危害的事实,而不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头衔或参加哪一个组织。他指出,中央提出的坚定和慎重,防错和防漏的核查方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忽视某一个侧面,否则就要犯错误。他要求核查工作一定要认真区分“三种人”和“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要综合考虑,确定问题的性质,凡可定可不定为“三种人”的,不要定为“三种人”。

对于核查材料,王占昌同志一方面严格要求其真实性,杜绝某些单位“避而不见,见而不谈,谈而不写,写而不实”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求考核的同志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冤枉好人,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第二期整党工作开始时,甘肃列为“三种人”审查对象共有7272人,经过认真核查最终被确定为“三种人”的只有104人。大多数单位基本上查清了本地区、本部门在“文革”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责任者,“三种人”清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纯洁组织的目的。

严肃整党  端正党风

   1983年,中央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整顿。根据省委的安排,王占昌同志参与全省的整党工作,并主持日常工作。他从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等关键环节入手,认真解决党内存在的某些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此次整党工作从198311月开始到19877月结束,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前后共三期六批,依次对省上单位、地县两级单位和乡村三级共24476个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王占昌同志认真学习领会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整党促进经济,经济检验整党,”、“整党要保证和促进改革”的指示精神,正确处理整党与推动改革、促进经济建设的关系。他始终坚持整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保证和促进改革,通过整党为改革扫除思想、作风、纪律、组织方面的障碍。

19877月,他在向中央和省委的整党工作总结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坚持”,即:整党工作中坚持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要搞乱的方针,不搞过去政治运动“左”的一套做法;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整党同改革、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三个“坚持”。三年多的集中整党,倾注了王占昌同志大量的心血。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整党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王占昌同志长期在纪检战线工作,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从不搞特殊化,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

1973年,庆阳地区连续三年大旱,老家的乡亲们生活十分困难,王占昌同志的老母亲领着他的亲侄儿来找他,希望能给侄儿找个工作。

王占昌同志给老母亲和侄儿做工作:我是领导干部,如果带头违反政策,还怎么管别人?于是亲侄又返回庆阳老家继续务农,可就在一次上山砍柴时,不幸失足,坠崖身亡。王占昌同志为此悲痛不已,只能给家中寄些钱,以示安慰。在其庆阳老家的乡亲们看来,王占昌是省城的“大官”,所以经常有人来找他办事情、解决问题,可他每次都不作无原则的允诺,只是好言相劝,给他们一些盘缠和生活费,让他们回去好好生活。

不仅如此,王占昌的妻子直到退休时,也还是一名普通干部,他的三个儿女也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从来没有在他们的工作安排、职务提拔等方面打过招呼。就连他的专车,除了上班、开会等公事外,都很少使用,家人更不能使用。19853月的一天傍晚,在儿媳有临产征兆的情况下,他仍然不允许使用专车,而是由儿子推着自行车,把临产的儿媳送到公交车站,转乘公交车去医院。

1990年,由于身体原因,王占昌同志主动向组织提出了退居二线的申请。19913月以后,他不再担任纪委书记一职,离开了他热爱和为之奉献的纪检工作岗位。1997年,王占昌同志光荣离休。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大事,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王占昌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纪检干部,五十三年革命生涯,五十三年鞠躬尽瘁,他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献给了他挚爱的陇原大地,谱写出了他两袖清风、琴心剑胆的光辉人生。

(作者系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