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作的后人将他的遗骸带回老家兴国县安葬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意识中,对回家始终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地位如何,家都是人们最终的归宿。无论如何,我们心中都有家的地位。
回顾历史,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英雄人物抛家舍业的参加到革命之中。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他们做出了重要选择,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的小家。
为了革命胜利,他们不惜辗转各地,出现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许多与家有关的东西。等到革命胜利,他们再次回到家乡,早已经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而邱会作就是其中一个。他的一生曲折离奇,出现过很多变故,直到逝世六年后,他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一、参加革命,立下赫赫战功
1914年4月,邱会作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就在邱会作15岁,便与哥哥一起参加红军。值得一提的是,兴国县有“将军县”之称,也是江西省为革命贡献最大的县。据悉,在中国革命时期,兴国县全县参加红军的有近1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等到建国以后,兴国县共走出56位开国将军,而邱会作正是其中一位。
与大多的革命志士一样,邱会作出身普通,也是万千穷苦百姓的一员。但是邱会作又与当时的穷苦百姓大不相同,邱会作读过几年的书,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然而,邱会作的这些文化,也成为他日后投身革命的资本。
据悉,邱会作加入红军以后,被分配到红军宣传队,在宣传队之中,邱会作实现了自己人身价值,将“宣传”发挥到极致。由于邱会作的宣传,当地的百姓都非常的喜欢他,可以说,当时的邱会作代表红军形象,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
随后,邱会作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并且学习财务有关的知识。这些东西是邱会作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但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邱会作似乎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接触到以后,邱会作瞬间爱上这个“专业”。通过自己的努力,邱会作也成为财务专业最为优秀的学员。
在红军大学毕业以后,邱会作用自己的所学运用到革命之中,并一直在我军后勤部任职,保障着我军后勤供应的有条不紊。值得一提的是,在邱会作担任红军后勤干部的那段时间,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我军在作战之中的军需稳定,虽然没有直面对敌,但他的作用丝毫不亚于那些指挥战斗的指战员。
然而,邱会作并非只是一个管理军需的后勤人员,其实他还是一个横刀立马的指战员。据悉,邱会作曾到东北、华北、华中等各大战场上参战,指挥战士进行战斗,并且取得不错的战绩。可以说,邱会作也是我军之中的“全才”,堪称文武兼备,既能上马击狂胡,也能下马写草书。
等到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后,考虑到邱会作的才能和在革命中的巨大贡献,党中央特意让邱会作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55年授衔之时,邱会作又被授予开国中将的巨大殊荣。
客观的说,邱会作是一位将青春和经历全部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老革命家,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革命家,心里却有着一个简单而又单纯的心愿,那便是回到家乡。
二、心之向往,执念太深
从参加革命开始,邱会作很少回过家乡,当时的邱会作一心革命,没有时间回到家乡。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邱会作也仅回过一次家乡,不过那个时候,家乡早已经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记得这个为国为民征战多年的开国将军。
革命之初,邱会作没有时间,也没法回到家乡,他担负着解救祖国和民族的重担,又怎么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回到家乡。尽管邱会作心里思念家乡,但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邱会作清楚的知道,国家和小家之间,应当以国事为重。
然而等到新中国成立后,邱会作成为解放军后勤部部长,对于邱会作而言,这个担子不比革命时期轻。尤其在当时中国各项物资条件依旧属于极度缺乏的状态下,邱会作深知自己无法因为思念家乡而回去。
仅仅一次,邱会作借着工作闲暇的时候,抽空回去看了一眼。他看到如今的兴国县不再是当初那样的穷苦,如今的家乡焕然一新,家乡各处更是生机勃勃。对此,邱会作感到心满意足,紧接着,邱会作仔细品尝了一下家乡水,并到自己家老房子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邱会作在离开家乡时,竟然忍不住流泪。或许大家都难以想象,一个经历过革命岁月,连生死都不怕的人,竟然也会哭泣。不知不觉中,人们也被邱会作的铁骨柔情所感染。
原来,开国将军也有柔情似水的地方,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邱会作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或许对于邱会作而言,家乡才是他心中真正向往的地方,对于这里,他的确有着很深的执念,但回家对他来说却是那样的艰难。
三、英雄落幕,六年之后得以回家
众所周知,邱会作的前半生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所有,但是邱会作的后半生却因为错误而导致抱憾终身。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老革命家的邱会作也不例外。
1971年,邱会作因犯错误被撤销一切职务,1981年,他被判处16年的有期徒刑。但是,中央考虑他年事已高,并且曾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所以就将他安排保外就医,与妻子胡敏一起在西安生活。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邱会作已然失去开国中将的无上荣光,人们对他也没有之前那样的爱戴和憧憬。对于这一点,邱会作也非常清楚,他选择过起平淡生活,不再过问任何是非。
虽然邱会作看淡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但邱会作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永远没有发生改变。从革命胜利之后,邱会作便渴望回到家乡,可以说,家乡也是他心里的牵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始终都未能如愿。
2002年7月18日,邱会作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随后,邱会作的老部下以及那些了解邱会作事迹的人都来为他送行,前前后后共计一千多人,他们看着邱会作渐行渐远,显得同情也无力。
直到2008时,邱会作的后人才将他的遗骸带回老家兴国县安葬。不管怎么说,邱会作也算是实现了最终意愿。
结语:
邱会作是我们伟大的开国将军,对于革命的巨大贡献不用多说,我们也清楚的很。正是有了像邱会作这样的革命人士的无畏付出,才有了如今美好的祖国。尽管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犯过错误,但始终无法掩盖他曾经对于国家和民族立下的赫赫战功。
与此同时,邱会作将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出游子的概念,即便是名满天下的开国将军,但始终绕不开对于家乡的思念。可以说,邱会作将军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让人尊敬,而他始终不忘家乡的赤子之心更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