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化
黄开基出身农村,系“湖广填四川”之移民第二代。幼时就读永川石笋山下的百花园私塾,启蒙受教于饱学隐士“代无裔”。黄开基自幼勤奋好学,尊师重教,文采出众,敬尊孔孟之道。道光二年(1822年),就考中举人。做官以来,黄开基每到一地,均大力弘扬文化,积极兴办学校,资助贫困学生,深受群众爱戴。
道光二十年(1840年)戊戌,黄开基调署彰化。在拜谒新建成的孔子圣庙时,正好赶上当地文坛盛事一一彰化县刚完成修志和修庙。原来,几年前,彰化县因“修志”需派经费,众学士提出“学庙、府志并修”的建议,得到官府许可。于是,设局静室,取吉日兴工。在原来庙制的基础上,新孔庙都宫以内,增高二尺二寸;祠旁增建“名宦、乡贤”二祠,留以供奉有德之士。彰化孔庙自开建到落成,历时三十一个月。府志从采访到脱稿,经一年方成书。据统计,各方共捐银二万四千多两。
适逢香灯祀业正旺,彰化学子恳请黄开基为此事题写碑文。
“以侈为闾里之荣哉!予于诸生有厚望焉!”
现在,黄开基亲笔题写的《重修彰化县学碑记》,仍立于台湾省彰化县孔子庙内,嵌在棂星门的外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