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低温保存是一项科学研究,不是商业买卖
仪式开始前,桂军民一个人站在展板前,长久地注视着妻子展文莲的照片。
照片是他选的。展文莲穿着印花套裙和黑色靴子,银色耳坠晃荡着,对他微笑。
桂军民把手背在身后,默默看着。从背影看不出他的情绪,只能看到那只手,反复地攥紧叠成小块的发言稿,放开,又攥紧。
“有时候也生气,想把她揪起来,要她别再睡了。”桂军民说。
13日,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一周年纪念仪式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研究院)举行。2017年5月8日,展文莲罹患肺癌去世,之后,她的身体被放进了-196℃的液氮罐中,在那里沉睡至今。
30多人表达了明确意向
仪式结束后,桂军民一个人进入低温保存库,把花放到了妻子所在的1号液氮罐旁边。
“你闻着花香,继续睡吧。”桂军民说。
一年了,家人也没有给展文莲立碑。儿子说,我妈只是睡着了,为什么要立碑?
毕竟,从理论上来讲,被低温保存的人未来有可能复活。这也是桂军民一直以来的期待。“我为什么能走出来?因为我知道,她就在这。”他把手往下压了压,“就在这。”
想妻子了,桂军民就开上半个小时的车,到研究院来看看液氮罐。他看不到展文莲,只能从数据了解她是否安好。
从2017年5月10日到2018年5月10日,银丰研究院共向展文莲所在的液氮罐加液氮36次,平均每10天补充一次,液氮总消耗14.45立方米,共11.68吨。根据自动控制和人工每日巡检记录显示,罐内各温度记录点无较大变化,罐体及保护舱体均未移动。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廷瑜说:“展女士在我们这里保存状态良好。”
这一年,银丰研究院定制开发了最新低温灌流手术监测系统,研制并完善了第二代低温保存设备。
不出意外的话,低温保存室内,展文莲会多上一些邻居。
她的故事被报道之后,争议汹涌而来,银丰研究院一下子被推到舆论中心。同时,他们也接到了2000多通咨询电话,专家团队为全国30多例患者进行过病情评估。也就是说,至少30多名志愿者明确表达了死后“想要低温保存”的意向。
生命延续研究计划启动
银丰研究院在尽最大可能地规避争议。
今年3月,它获得遗体捐献接受单位资质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遗体捐献接受单位资质的非公立医学医疗机构。
13日,其又宣布成立了伦理委员会。
“其实从目前来看,需要解决的只是医疗和器官捐献领域的常规法律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戴昕说,如果不考虑日后复活,法律问题并不复杂,主要涉及遗体捐献程序,遗体捐献保存与管理制度,遗体捐献过程中造成损失的责任分配等。但如果技术真的发展到低温保存人能够复活的程度,法律和伦理问题会变得极其棘手和复杂。它涉及的将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
不过这可能不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普通公众来说,有一项更实际的研究计划摆在面前——银丰的生命延续研究计划。
目前,银丰生物集团(银丰研究院为该生物集团的研究机构)的产业领域涉及人类医用细胞资源库的建设运营,以基因测序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和衍生产品研发和应用,以自体免疫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制备和临床应用研究还有以人体、人体组织器官为主的深低温保存、转运及临床应用等领域。
普通人可以成为生命延续研究计划的会员,会员被分为“普通会员”、“认证会员”、“志愿者会员”和“荣誉会员”四种。后两种会员可兑换该计划的健康服务。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此计划已吸纳十来位志愿者会员。
如果要参与人体低温保存研究,他们还需满足一些特别条件。比如,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要获得直系亲属的一致同意,要认同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和禁忌等……“不可能用人为手段干预志愿者的去世时间,不可能在人去世数天之后再进行冷冻……这都是规范。”贾春生说,“它是一项科学研究,不是商业买卖。”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低温保存。贾春生举了个例子,如果病人做过心脑血管方面的大手术,其血管可能承受不住冷冻剂灌流时的压力。所以,志愿者必须接受病情评估。
随着会员计划的实施,可以确定的是,会有更多人在临床死亡后,躺入液氮罐。
“这不是个坏事。”桂军民说,“一年了,我对我当初的决定只感觉欣慰,没有任何好后悔的。我并不悲伤,我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