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中,湖南省石门县城人,生于1922年,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父亲汪保民、母亲石德满。父母为其取名为“祚胤”([拼音][zuò yìn]),取自《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意为福运及于后代子孙。后来他自做主张将“祚胤”改为“汪振中”,意为振兴中华之意。
1938年日军攻占武汉之后,将战火烧到了湖南,作为长沙周边地区的石门县成为中日双方正面战场的前线地区,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他响应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报考了中央军校武冈分校。
军校毕业时,汪振中接到父亲拍电报,称母亲病危要他速回,当他回家后,才恍然大悟,母亲根本没有病,只是要他回家与表姐(李二姐)结婚。
他没有选择父母为他安排好的继承父业和农食无忧的生活道路,在新婚之夜乘人不备,不辞而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前线,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他曾在司令部中任参谋,后来主动请求到一线作战部队,曾在印度、滇缅一带对日作战。于1944年5月参加滇西大反攻,穿越高黎贡山,突袭日军高黎贡山的后勤补给基地,在桥头、马面关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牺牲时为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198师593团2营8年上尉连长。
汪振中离家从军之后,家人虽然努力与他联系,但因战事紧张,但一直未联系上,直到得到县政府通知他牺牲的消息。牺牲后县里面做了浓重的悼念活动,家中建了一座名叫“高黎贡山”的假山,做了7天的道场。中国政府在腾冲国殇园为其立碑。
汪振中牺牲后,李二姐一直不太相信,十几年之后才嫁给了一个澧水上的挖沙人。
汪振中父母、姐妹均已过世。
上述内容主要根据汪振中的幺妹汪凌华的文字材料整理,稍微补充了一些亲友的口述材料,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