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台胞李子秀烈士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2539023
本馆由[ 133*****520]创建于2011年08月02日

李子秀,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教员、爱国台胞 。

  祖国宝岛台湾阿里山北麓、台北县西北有一个漂亮的市镇叫板桥。李子秀于1922年11月17日诞生在这里。他的出世,可谓生不逢时。台湾省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割让给日本。几十年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将台湾殖民化,除对当地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外,还用刺刀推行日语、日文,妄图迫使台湾人民承认自己是日本国民,甚至于强求台湾人民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日本式的人名。 李子秀诞生那天,他的父母毫不含糊地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中国名字——吕芳魁,并将他过继给在反抗日本侵略斗争中牺牲的兄长,意在使子孙后代不忘国破家亡之仇。李子秀的童年,是在父辈对祖国悲切眷恋的气氛中长大的。父亲在阁楼下,时常吸着大烟袋,对着祖国大陆方向念叨:“咱们是中国人,咱祖祖辈辈是中国人呵!”他给李子秀讲故事,讲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讲祖祖辈辈反侵略、反压迫的武装斗争。李子秀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从小就萌发出一定要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他常对同学、好友们说:“祖国像大树,我们是青藤,青藤只有依附大树才能站起来生长。”

  李子秀在台湾板桥中学毕业后,1940年被建国大学录取。所谓“建国大学”,是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而建的。学生除了学一些中国有关的经济科目外,军事科目也很多,每天练军事动作练得腰酸腿痛。在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之余,李子秀抓紧时间找同学们学习中国北方语言,想以此和外部取得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语言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他急于同当地老百姓取得联系,以便找到抗日队伍。但当地老百姓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他也被老百姓当做日本人,偶尔出去逛街、买东西,想和当地老百姓搭讪几句,可老百姓总是小心地敷衍,或者充满仇恨地躲避。李子秀面对这种现状,苦恼极了。

  一天,好友游祯德说:“我有个亲戚在日本的‘台湾同乡会’,他们和日本的‘华侨会’有联系。听说‘华侨会’还帮助国内抗日力量买过药品、通讯器材,是不是通过他们和抗日军队联系。”

  李子秀听完点点头:“好,你想办法尽快和他们联系。”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上不断受挫,伤亡日增,兵员愈发不足。10月间,开始在伪满“建国大学”征兵。李子秀和全班同学全体入伍,被送到日本炮兵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受半年严格的训练后,被任命为炮兵少尉排长,分到三十二联队,驻日本和歌山县。好友游祯德也被分到另一个联队当排长,两人相距不远,偶有联系。

  虽然李子秀多次催促游祯德抓紧和“台湾同乡会”联系,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在此期间,李子秀几次风闻三十二联队要派往中国战场。他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一到中国,就逃离联队。

  就这样一直等到1945年春天,虽然从战报中得知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吃紧,但本联队调往中国大陆的消息一直未落实。3月初,游祯德利用休息日找到李子秀,兴奋地说:“我已经和‘台湾同乡会’联系上了,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回国参加抗日活动,他们还通过‘华侨会’秘密地同中国上海的‘华侨会’联系,一旦联系上,便会通知我们。你抓紧时间做准备吧!”

  李子秀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就盼着这一天哪!”

  4月上旬,游祯德又悄悄地同李子秀会面,告诉他台湾同乡会已安排好,并详细地讲了逃跑办法和路线。4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李子秀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军营,和游祯德一道离开和歌山县,潜人大阪,在大阪的一个小旅店里等了两天,经‘台湾同乡会’的安排,又到九州,从那里乘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途中,他站在甲板上,面对大海和朝阳,心情无比激动地说:“为祖国独立,台湾回归而战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经过近3个月的颠簸,李子秀从上海到北平,游祯德在上海和他分手,去做其他工作。到北平后,李子秀在中共地下党员李建波、张子建、张大中等人的协助下,由专人护送,终于在1945年6月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受到晋察冀军区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还安排他参观了就近的军队。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八路军严明的纪律,使他耳目一新,而他本人赤诚的爱国心和良好的军事素养、精湛的炮兵技术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的要求,就是尽早上前线杀敌。”恰逢晋察冀军区要成立炮兵团,领导决定派他去炮兵团当教员。他愉快地表示服从。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抗日军民为之欢腾,晋察冀军区在阜平县联合召开了党政军民庆祝抗日胜利大会,李子秀参加了大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日本投降了,被日本占领半个世纪的台湾省归还中国,台湾人民终于能挺起胸膛生活了。他无数遍地振臂高呼:“抗日战争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庆祝大会结束后,按照领导上安排,李子秀准备和部队一起去北平、天津方向受降,争取早日返回台湾。没想到,9月份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首先在上党地区(以山西省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郡)向我军发起进攻。我军被迫进行反击。内战开始,李子秀的美好愿望破灭。此时,他积极要求到炮兵团工作,参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将他派到刚刚组建的炮兵团。不久,炮兵团随其他部队向北进发。行军途中,李子秀不顾劳累,耐心地向战士们讲解本团现有的九二步兵炮和日本山炮的构造、性能及操作方法,使一些战士很快熟悉了九二步兵炮和日本山炮的使用方法。

  途中,上级下达指示,准备打察绥战役。部队向察绥地区进发,李子秀十分兴奋,边行军边对火炮和瞄准具一一进行检查,宿营后抓紧时间保养、擦拭,准备在战斗中立功。行军一个星期,到了张家口。蒋军收缩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我军歼敌一部后,到绥东、绥南休整。炮兵团驻在张家口的西山坡。

  有一天,团长把他叫去,对他说:“李子秀同志,有个艰巨的任务要你去完成,有没有信心?”

  李子秀高兴地说:“坚决完成任务!”

  “好,苏军在张家口狼窝沟战役后,缴获了大量日军的武器弹药和地雷,你带人去把它清理一下,分分类,能用的用,不能用的销毁,注意安全。”

  “是!”当天下午,李子秀带十几个战土去清理。苏军撤得匆忙,将武器弹药堆在一起就走了。特别是一些启封待用的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也混在其中,十分危险。李子秀不顾生命安危,凭着自己对日军装备的深刻了解,一件一件地往外搬。他先把地雷、雷管、炸药、燃烧手榴弹等危险品分离出去,然后再把各种火炮枪支分类。经过10天的努力,李子秀把各种武器弹药分得一清二楚,造表报送上级。很快,上级派人把一些能装备部队的火炮和弹药运走,一些不能用的武器弹药则暂时封存起来。李子秀还仔细整理了一些日军文件和资料。在整理中,他忽然发现了两本教材,一本是介绍日本五种火炮的,一本是讲解团以下火器的。这一段时间部队缴获、接收了很多日军武器,正逐步投入使用。他想,部队炮兵专业人才少,又缺少教材,这不正是意外收获吗!他向团长作了汇报,表示自己想把这两本日文教材翻

  译过来,印发部队。团长喜出望外,握着他的手说:“自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炮兵建设的指示后,军区各部队都在扩编炮兵,但教材奇缺,你要能将这五种火炮教材翻译过来,可解了燃眉之急。”

  李子秀听罢很高兴,回去连夜干起来,熬了几个夜晚,厚厚的一本火炮教材翻译出来了。团领导审查之后,报送上级,很快印了几千册下发部队,为正在发展的晋察冀军区炮兵部队起了积极作用。为此,李子秀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李子秀在对国民党军队的研究中,发现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中坦克的使用范围较广,对我军防御战形成很大威胁。我军的反坦克手段较落后,主要是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另配置一些反坦克壕沟。因此,常常造成我军的较大伤亡。这次在清理日军武器弹药时,发现了少量的直射火炮和反坦克地雷,他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便向团首长提出建议:在炮兵团抽一部分人员进行反坦克专业训练。团里把他的建议反映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有关领导研究后认为,这个建议非常重要,在部队里迅速培养出一批反坦克专业人才,是今后大规模作战中必不可少的。于是决定在炮兵团内成立反坦克训练队,由李子秀任教员,尽快总结出经验,然后在其他部队推广。

  李子秀接受任务后,立刻忙碌起来,自己编教材,写教案,找教具。反坦克训练队正式成立后,他天天和战士们一起在张家口西山坡进行研究、训练,使一些同志较快地掌握了火炮直瞄和埋设反坦克地雷的方法。1946年2月上旬,为使训练更加接近实战,李子秀把一部分反坦克地雷搬到训练场地,进行实弹训练。在训练中,他发现一种盒式反坦克地雷的几个重要参数不清,一时又找不到资料。于是,他到弹药库仔细看了看,知道这种地雷数量还不少,如果掌握不了这种地雷的重要参数和使用方法,就只能封存和报废,太可惜了。他请示领导同意后,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1946年2月13日上午,寒冷的张家口西山坡上出现了灿烂的阳光。第一枚反坦克地雷试验很顺利,各种准备完毕后,李子秀和几个战士躲到近百米外的隐蔽洞里,然后他挥手命令拉绳。战士猛地一拉,重物落下,一声巨响。李子秀立即跑到爆炸地点,用皮尺量炸坑的面积,碾盘等重物被炸飞的距离……

  接着,试验第二枚地雷。他对大家说:“你们都到隐蔽洞里,我调整一下地雷的压力引信,再试验一次。”

  有个战士说:“李教员,我来吧,这些危险工作不能光是你一个人干呵!”

  李子秀笑笑:“我比你们经验多,还是我来干!”他再次吧嘱咐:“你们抓紧时间,快去隐蔽。”

  在他命令下,战士们不甘心地走回隐蔽洞。

  李子秀见大家隐蔽好了,便小心翼翼地调整了压力引信,又

  将有关数据记在本上,然后把地雷在重物下埋好,一溜小跑回到

  隐蔽洞。

  回到洞里,战士们放了心,关心地问:“调好了?”李子秀答道:“调好了。”然后让大家各就各位,准备试验。李子秀命令拉绳,战士们猛地一拉,只听“扑”地一声,重物落地,但地雷没有爆炸。

  有的战士要出洞,被李子秀制止了,他让大家再等一会儿。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动静。他便独自爬出洞,用望远镜观察。从望远镜中能看出,重物确实落在了地雷上,但地雷没有爆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排除地雷故障,比排除哑炮要危险得多,谁也说不准它什么时候爆炸。战士们轮流看过,眼光转向李子秀:“李教员,怎么办?”

  李子秀说:“再过20分钟,如果还不爆炸,我去看看。”

  “那可不行,太危险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排雷危险,李子秀比谁都清楚。但他只是微微一笑:“没关系,我小心些就是了。”

  战士们又争起来:“我去!”“我去!”

  李子秀又笑着反问:“你们知道我把压力引信调到什么刻度了吗?……不知道,好,那还得我去。”

  等了20分钟,地雷还没有爆炸,李子秀站起来,准备排雷。走出洞时,他站住了,转过身把口袋里的笔记本递给班长:“你把这个本保存好,几个重要数据都记录在里面。”说完,向前走去。

  战士们看见他在灿烂的阳光中走到地雷边,蹲下身去,接着是一声巨响。他,一个具有爱国丹心的台胞,化做了万丈光焰。

  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教员李子秀以身殉职。时年24岁。

  他的遗体埋在张家口的赐儿山。1984年9月,张家口市政府为李子秀重修了纪念碑。他的台湾同胞游祯德来了,他当年的老战友,老上级来了,河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来了……庄严、肃穆,洁白无瑕的烈士碑、烈士亭落成。碑文中高度赞扬:“炎黄子孙血沃中华,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阿里山的长青藤,永远依偎在祖国的参天大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