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让爱永恒

儒啊:翻开你曾经留下的信笺和日记,有很多文字已变得模糊不清,想想也是,都20多年了岁月的流逝,日子的更替,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虽然我们的爱一直没变,但钢笔留下的痕迹已经斑驳我想把它们原封不动敲进电脑,想你了随时看看,让你的爱永远萦绕着我浸润着我滋养着我温暖着我让我们的爱永恒你不反对吧?!宝。 题记:1990年4月23日 我的宝贝H去河南油田实习。这不叫日记,应叫记昨日,随心所欲,不讲遣词造句,...

徐书来临终前还揣着学生试卷

徐书来生前住兴化城区九顷小区。昨天,在该小区其生前的家中,面对来访的记者,其妻王继红显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都怪我,当天上午没有逼着他去医院。王继红自责地告诉记者,1月11日一早,刚起床不久的徐书来就直喊腹疼,她当时就叫他上午请假去看医生,谁知,徐书来一边用手捂着腹部,一边摆摆手称单位刚体检过,自己应该没有什么大毛病,腹疼可能与前天晚上吃了韭菜炒蚬子有关,自己扛一扛就能过去。他还为难地告诉她,...

河北怀来艾家沟矿难事故 陈志江遇难

  中新网张家口3月5日电 3月5日晚间,中新网记者接到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宣传部发来的短信称,艾家沟矿2.28事故已确认死亡者为12人,名单如下:   艾家沟村3人:师铁明、陈志江、王怀银;   东黄庄村2人:杨福柱、王玉和;   坝口村1人:陈文;   新保安村3人:武尚凯、师宝林、许福;   东八里村2人:牛连梁、李明清;   西八里村1人:胡艳明。   另,还有一名失踪者仍未找到...

陕西泄洪冲走垂钓者杨建国致死

20日,陕西渭河宝鸡峡水库开闸泄洪,造成下游16人被困河道。其中,一垂钓男子被激流冲走,不幸身亡。   宝鸡市消防支队当日下午不到3点钟赶到事发现场。经过2个小时救援,为什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昨日,记者联系到宝鸡市消防支队,还原2小时救援现场。   被困在3平方米草滩   在连续两天的降雨后,20日14时30分,渭河宝鸡峡水库开闸泄洪放水。宝鸡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很快接到三起人员被困河...

沉痛悼念元氏县政协原主席史全斌同志

 元氏县政协原主席史全斌同志,因病于2013年4月23日逝世,享年59岁。   史全斌同志系元氏县赵同乡人,1972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党。定于4月26日9时30分在元氏县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长沙49岁环卫女工 刘利华中暑死亡

综合《都市一时间》、本报记者 吴可帅泉报道 49岁的望城人刘利华女士在长沙从事环卫工作有3个月了,非合同工。21日下午2点半,树木岭长重社区,阳光炽烈。当时,她的姐姐也在附近清扫街道。姐姐说,刘利华正在低头打扫,腿部不听使唤地发抖,热。她不知道,自己的体温已经超过危险的41℃。因为姐姐受伤了,刘利华是过来帮忙的。 突然,刘利华昏厥倒地,是中暑。姐姐和附近的好心人赶紧给她急救,随后送往医院...

李黎明生前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黎明生前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9月3日至4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等十多家中省媒体记者深入宜章县集中采访李黎明同志生前先进事迹。

学生们告别恩师杨中华泪流满面

  据了解,杨中华目前承担内江六中高一 3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分别是高一三班、七班和二十班。此外,他还是高一三班的班主任。记者在杨中华位于内江六中教学楼五楼的办公室见到了他的办公桌。办公桌上面摆放着水杯、书籍、表格、小蜜蜂扩音器等,还有一个空烟盒。   我们班的同学都哭了,大家都很喜欢杨老师,很舍不得。杨老师风趣幽默,经常和学生互动,大家都说他是作业又少教得又好的金牌老师。高一三班的黄家靖说,6...

巴金背景介绍

巴金,这么样一个伟大的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为是伟大,一般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   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

追忆李景瑞

李景瑞于1914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吉水县文元村一户贫农的家里。1929年,红军来到李景瑞家乡,他当时才15岁,在革命的熏陶下,投身革命,并参加了儿童团的工作,曾被敌人抓去关押拷打了两天两夜。1930年9月,他报名参加红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同年11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他被部队选送到军委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次年5月毕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以后,因工作...

于若木与“中国学生营养日”

老感到营养学科当时不太被人们重视,但它又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于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1983年,于若木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一文,向有关部门吹响了要重视国民营养的号角。于老和邓书读、高影君、施承斌、朱培赋等一批营养学家一起向有关部门呼吁重视学生营养宣传教育工作,并热情关怀中国学生营养健康组织的创建工作。在于若木的关怀下,1989年1月15...

开国少将周发田

周发田,一九二八年参加农民赤卫军,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边区政府丹江、仓溪、广元县保卫局长、军事指挥长。一九三五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民运科科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东进纵队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七旅第十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弟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旅长,...

张达志-抗击日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达志任中共陕北东地区地委书记。这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张达志为八路军一二0师警备六团政委。临离开延安时,毛泽东主席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同张达志谈了话,勉励他到前线奋勇杀敌,要讲究战术,学会打游击战。还亲笔在麻纸上,给他开了委任状。张达志一行10余人,东渡黄河到达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后,见到了周恩来和北方局的刘少奇、彭真、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周副主席同他亲切谈话中,特地交给他一封...

冯纪忠自述

同学贝聿铭   我和贝聿铭高中大学一起上的,一直很要好的。圣约翰大学上测量课时,贝聿铭、胡其达、我和潘泰德四人分在一个小组,两人拿杆子,两人看。他们两个人老是一本正经的,很用功。我就不一样了,也不是马马虎虎,但就是很调皮,结果别的组都做完交卷了,就是我们这个组老是弄不完。   贝聿铭他家里非常好,但他父亲没把他养成娇公子,胡其达也是这样,他们用功啊,都是自己不放纵自己的类型,因为这个原因...

帝刘玄杀害刘縯

那位毫无建树和才干的更始帝刘玄,趁着刘秀带兵在外的机会,与绿林军方面密谋,把刘秀的哥哥刘縯给杀了。   在犒军大宴的时候,刘玄故意当众说刘縯的佩剑好看,要刘縯将防身宝剑解下来给自己细看一看。本来照原来的计划,刘玄此时便要下令身边亲信斩杀刘縯的。但是这个刘玄是个没出息的孬种,虽然刘縯已经没有了武器,他仍然害怕威武雄壮的刘縯徒手向自己攻击,虽然绣衣史申徒建两次借口献玉,提醒刘玄下令动手,刘玄仍然...

谭冠三-屯垦开荒

 解放军进藏之初,因为公路尚未修通,部队主副食供应十分困难,部队、机关只好吃豌豆、胡豆、青稞麦粒充饥。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背弃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趁机封锁粮食,扬言要把解放军饿跑!在这艰难时刻,遵照党中央、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和邓小平补给重于战斗的指示,张国华、谭冠三提出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等战略方针和响亮口号。    一排左二谭冠三 1952年8月,谭冠...

战斗在东北根据地

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李俭珠当选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会前,他参加学习了关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问题的文件,才懂得党内存在着两条路线斗争。一条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条是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路线,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李俭珠在七大期间,受到深刻的政治教育,从思想觉悟到革命理论都有很大的提高,给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

毕业论文——肖明达2010年10月所著

摘要 关键词: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 针灸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某些因素,如感染、肿瘤、神经系统障碍等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诱发本病;发病机理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脊髓神经后根和脊髓后脚内或脑神经节内大量繁殖,致使这些组织发生炎性反应。本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蛇缠腰等,...

李先念的儿子李平16岁参军

李先念的儿子李平16岁参军,1970年入党,1977年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基层部队工作,后又到军事科学院、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总参机关等单位工作,现在是解放军某部副军长,少将军衔。 李先念共有四个子女,三女一男。长女李劲是和前妻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结婚后,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分别是二女儿李紫阳、儿子李平和小女儿李小林。四兄妹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马恒昌小组

  马恒昌小组自1949年4月28日建组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他们曾以第一个试行班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个组织工人技术研究会倡导班组技术革新,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第一个实行岗位责任制,而享誉全国工业战线,被誉为中国班组建设的摇篮,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随着时间的更迭,马恒昌小组的组长已换了十七任。   但是,马恒昌小组精神却代代相传,这个小...
  共13486页,到第 页